《社論》教師不僅是職稱而已

 |2009.09.27
1684觀看次
字級

明天是教師節,為表達對所有教師的敬意,各級政府都舉辦師鐸獎等表揚活動,獻上最誠摯的祝福,同時也對所有教師堅守教育崗位、作育英才的辛勞,表示敬佩與謝意。

世界許多國家都根據自己國家歷史,設立教師節。尊師重道是中國優良傳統,早在西元前十一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于父」的理念,孔子則留下了「有教無類」、「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事業,面對二十一世紀,教師更要以新的思維和方法教導學生。不過,教育部統計高中以下教師去年在職進修情況,國小老師最踴躍,一年平均七十一小時,高中最少,僅廿五小時,顯示年級愈高,老師進修愈少。這其中原因,固然有教師勤惰問題,但考試升學無疑是其中關鍵。

國小免試升國中,教師沒有應付升學考試的壓力,自然願意多元教學,也較有時間進修,習得更多教學技巧,運用更多教學方案。至於國中、高中老師,明顯受到「升學主導教學」影響,沒有時間或較少有意願在職進修,這是應加嚴肅思考的。

教師應多關心、鼓勵學生,培養良好的品行及正確人生觀。教育部日前宣布,不再提「三品教育」(有品德、有品質、有品味),將專注推動品德教育。品德的定義,社會上大致有個共識,但品德教育的貫徹,乃至於走出校園後的實踐,往往掙扎於理性與感性的衝突中,社會上充滿很深的無力感。

台大今年新生入學,校長李嗣涔勉勵新生,「建立人我關係,從關懷家人做起,進而擴大至學校、社會。」言者諄諄,但台下學生卻睡成一片。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容易流於八股教條,要融入課綱、課程,期能深入人心,教育部對此要多費思量。

品德教育不能說說而已,也不只是學校問題,大人的品德教育更重要。馬英九總統曾表示,「期望公務員能將心比心、苦民所苦。」苦民所苦這種同理心,亦是品德教育的一環,有同理心的人願意為其他人的福祉花費心力。健全的品德教育,要培養的不只是同理心,還包括正義感、體貼心。

唐代李廷壽曾感嘆:「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為人師表者須堪為表率,才能培育出有品德的下一代,而這仍有賴教師們的努力,作之父、作之師。

教師不只是一種職稱,更是一種使命。荀子說:「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尊師是傳統美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譚嗣同有言:「為學莫重於尊師。」

教師肩負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使命。值此教師節前夕,我們期待社會能尊師重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