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動物的態度 教科書誤導

 |2009.07.08
800觀看次
字級

動保團體批評 竟有水桶罩猴頭插圖 缺乏動物倫理與福利教育

【本報台北訊】鼓勵學童養蠶、養甲蟲觀察生態、要學生帶活魚到課堂上觀察魚鰭運動方式、小三教材插圖以水桶罩住猴子的頭等,動物保護團體昨天批評許多九年一貫教科書中,傳達孩子對動物的錯誤態度,建立不正確的生命教育觀。

虐貓狗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和立委田秋堇等人,點名教科書從小就傳達對動物的偏見。動社研以一年多時間,蒐集國中小學九年一貫七大學習領域的教科書,發現和動物有關篇幅,多存在「忽視、戲謔、歧視、物化動物」等負面態度與描述。

動社研主任陳玉敏說,例如小一下學期的「生活」,在「美麗的春天」單元活動建議老師,讓學童分組尋找校園小蟲,放在飼養箱,等觀察完再將昆蟲放生。

教學指引並表示:「兒童捉蟲是一種自然本性,老師應善用兒童好奇心,了解蟲的生命也是珍貴的」。但陳玉敏說,課文並沒有提及捕捉、飼養過程及方式可能造成昆蟲受傷或死亡,讓人質疑兒童如何能真正學習到昆蟲生命的可貴。

陳玉敏說,例如小四上學期的「自然與生活科技」,要學生攜帶活魚活蝦,觀察身體構造和運動方式,動物生命成了工具,只要完成教學,不管攜帶過程是否造成魚蝦驚嚇、傷亡,也沒考慮到觀察後該如何處置。

陳玉敏表示,教材插圖也常有誤導之嫌,例如描繪狗玩跳繩,或是以水桶罩住猴子的頭、小豬捉迷藏時塞在水桶裡,還把流浪狗跟垃圾畫在一起等。

動物社會研究會和立委也認為,九年一貫教材缺乏動物倫理與動物福利教育,要求教育部應立即檢討,並著手探討如何在國中小學、甚至高中課程納入動物倫理觀念的討論,讓孩子從小學習尊重生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