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青年走入社區 走向國際

 |2009.06.28
1505觀看次
字級

馬總統日前主持軍校畢業典禮,說當年他當兵時,負責官兵伙食,每天研究菜單,天天菜都不一樣,因此得到伙食比賽冠軍:「當兵得伙食比賽冠軍有什麼意義呢?意義就在於,連這個小事情,我都會很認真」。「就連小事情也要認真,一樣可以贏得別人的尊敬。」馬英九用「小事」提醒團隊重榮譽,是想表明做一件事不論大小,都該謹慎小心,持有相對的看重態度。

青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把青年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樹立怎樣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攸關國家的前途與願景。青年應走入社區、走向國際,才能培養使命感、榮譽感、責任感。

(一)走入社區。許多高中生畢業時,會合購飲水機、書櫃等送母校留念,四名新竹中學音樂班應屆畢業學生,卻思索「十八歲了,該做些有意義、有影響力的事」,決定送不一樣的「畢業禮物」。

她們決心讓學校附近商家改用環保筷,做為畢業獻禮,商家起初敷衍、反對,她們不放棄,一遍遍、一家家遊說、製作海報,終於感動商家,全改用環保筷。過程艱辛,但她們說「結果很『筷』樂。」

「我們不做,難道坐著等別人做?」幾位女生說,好感動,暑假後上大學,她們還要繼續推廣「筷樂運動」。她們走入社區,充分發揮「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的精神,也可以說是使命感、榮譽感、責任感的具體實踐。

(二)走向國際。外交部長日前主持「二○○九國際青年大使」授旗典禮,來自台大、政大等六組青年大使團隊,暑假將前往馬紹爾群島六個友邦訪問,加深與邦交國友誼。

台灣過去援助友邦著重硬體,缺乏文化藝術交流,青年外交則能提升台灣國際形象,也讓國人真正了解馬總統推動活路外交的意義,並透過友邦青年對台灣正面印象,為邦交奠定基礎。

青年外交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藉由與邦交國學子間的深度交流,培養青年開放而寬廣的國際視野。台灣雖然國際空間不大,但國際視野卻不受限制;唯有使命感、榮譽感、責任感的落實,青年才能擴大國際視野,國家才能擴大國際空間。

談到使命感、榮譽感、責任感,人是有知識的社會動物,做人的第一原則是要認識自己是構成社會的一個成員。教育家、前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曾經說過:「我們人類在生物中無角無爪,很是柔弱,而能發達者,全在彼此互助。只顧一人,是斷不能生存的。自己要人家幫助,同時也需要幫助人家。這樣大家互助,世界上的事情才辦得好。」

科學家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中也說:「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份量來報償。」所以我們要牢固樹立愛父母、愛師長、愛家庭、愛社會、愛國家的愛心,立志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好公民。

對小事情認真,可以贏得別人的尊敬,才能享有榮譽感,不會出現貪瀆、賣官、飆車砍人等違法亂紀行為;國家才有光明前途,青年應以此自勉。青年唯有走入社區、走向國際,才能培養使命感、榮譽感、責任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