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為伴 說唱到老 楊秀卿與學生致力推廣唸歌藝術

郭士榛 記者邱麗玥攝 |2009.06.07
2482觀看次
字級



楊秀卿與徒孫葉文生現場拿起月琴就要彈唱,來這麼一段講述岳飛歷史的傳統「七字仔」唸歌。只見楊秀卿雖目盲,然超過一甲子的本領,在這小小的調音功夫上展現無遺,他自己的琴音調好了,學生沒帶調音器來,也是靠著楊秀卿靈敏的聽覺,三兩下搞定!

口傳心授 

學會唸歌要先吃苦耐勞

楊秀卿表示,現在年紀也大了,加上眼疾的問題,反倒是去年因癌症過世的得意門生洪瑞珍在傳承這方面,比較札實地運用很多系統化的方法,他自己則是只要有學生願意學,就傾囊相授,只是學生真的要能吃苦、肯學,畢竟他教學的方式還是比較傳統的。

提到這部分,葉文生說,其實在洪老師過世之後,原本已經解散的「洪瑞珍唸歌團」近期已經在籌備,將以一個新的唸歌團來復出,目前雖然登記有案,不過還在申請經費,加上他自己也沒有什麼行政經驗,想要跟國家提出企畫案恐有困難,近期他們這批第三代、第四代的學生們也經常開會,希望能盡快把組織系統化,也找一些有藝術行政經驗的人才,好好進一步推動台灣唸歌藝術。

葉文生提及,洪瑞珍老師跟楊老師學唸歌的時候,因為是用傳統的方式教學,洪老師總是錄音之後,回家還要自己整理一番,從台語的音調、月琴的彈奏,到如何按詞配曲來創作新作品,洪瑞珍都是自己一點一滴做筆記,一路摸索著學習過來的,甚至台語不輪轉的洪瑞珍為了加強自己的發音,還另外拜師專門訓練自己的台語。

傳承腳步加快

新生代斷層問題重重

後來葉文生這些第三代跟洪老師學藝的時候,完全是另外一番風景!葉文生說,洪老師因為自己是音樂系出身的,他對於傳承唸歌藝術也很有使命感,所以洪瑞珍在教學這部分很有系統,還整理出很多唸歌譜,讓他們在學習上比較循序漸進,現在葉文生教學也是循著這一腳步來進行。

其實向楊秀卿學習的學生很多,只可惜其中大部分是碩、博士生,通常他們做完研究之後,就不會再繼續深入學習這門技藝;其他還有很多是外國人,歐美的學者也不在少數,也是同樣一個持續性的問題,常常研究告一段落,學習也中斷了。再者,有些則是年紀太小,學習過程可能遭遇升學問題等等因素,經常也是無法延續。

葉文生最近在推廣的時候,更是心感唸歌藝術向下扎根的立即性和必要性。葉文生表示,曾經回到故鄉苗栗,希望能像歌仔戲或其他一些傳統技藝一樣,從國小就開班授課,他甚至願意免費教學,畢竟現在無論是同輩的或是新收的學生,多數還是中年以上居多,楊秀卿和他們這些中生代也都認為,要盡量向年輕族群推廣,只是沒想到葉文生與小學校長談過一次之後,對方就不再連絡了。

傳統結合當代

一脈相連生生不息

「為了招收新生代的學生,我們在教學上現在都是先從唱開始教;像這個『望春風唸歌團』就是先讓大學生學一些耳熟能詳的台語歌謠,之後有興趣繼續學的,就開始進一步教他們彈奏月琴。」葉文生與同輩的徒弟們,其實都很致力於唸歌藝術的教學推廣。

葉文生認為,向下扎根除了要展現唸歌的美麗傳統藝術,更要將符合時代感的元素加入詞曲創作當中,一方面是吸引年輕人有興趣接觸,另一方面延續傳統命脈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與當代結合,可以說是創新,其實也還是傳統的一脈相連,也是讓傳統藝術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