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犯的5個錯誤

李碧華 |2009.03.11
734觀看次
字級

新舊時代交替,父母角色也跟著大翻新,作家吳若權說,天下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但究竟是孩子需要的愛?還是自以為是的愛?多數父母因認知差距而犯錯不自知,親子和諧必定受到衝擊。

新舊媽媽兩個樣

吳若權說起故事:有一個孕婦平常不肯照規矩產檢,等到肚子痛才急急在醫院大廳生下孩子,孩子哭完,這位媽媽也大哭的告訴醫生,我對不起小孩,不應該隨隨便便這樣生。

醫生安慰她,妳已經很棒了,有個產婦過馬路等紅燈時就把孩子生下來了,沒想到這安慰卻帶來更大聲的哭泣:「嗚嗚……那也是我!」

這故事的幽默背後說明一個現象,漫不經心的新時代媽媽白目起來,實在有夠誇張。「回想我鄉下的媽媽,接到喜帖也不敢去吃喜酒,因為孩子還小,必須不離身的照顧。」三個孩子共綁了媽媽九年,吳若權說,以前的媽媽都教導孩子勇敢堅強,孩子不小心摔跤會說,快站起來,要勇敢,不要哭,以後小心一點;但新媽媽看到小孩在捷運站到處跑,砰

!摔了一跤,媽媽就打著地板安慰孩子,地球壞壞、地球不乖,嚴重一點的還跟市長抗議,地板有問題,害我兒子摔了一跤。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這樣的教育一定會出問題。」吳若權認為,許多父母一方面說愛孩子,一方面卻總是碎碎念,不要忘了帶書包,不要太晚回家……等,「我愛你」這麼簡單的三個字卻反而說不出口。

是非題換成選擇題

由這些親子互動的點滴來觀察,現代父母經常做錯的五件事有那些呢?「首先,父母要反省,看小孩的觀點是孩子的,還是自己的?」吳若權提到,上個禮拜和外甥女去騎腳踏車,風和日麗的傍晚,綁馬尾的女孩一馬當先,還不時回頭鼓勵自己,「突然覺得很慚愧,她那麼喜歡戶外運動,我平常卻只嚴格檢查她的成績單,大人和小孩關心的焦點如此不同。」

小孩的天真因此敗在大人的世俗中,「你這樣怎麼會有競爭力?你長大了,還這麼不懂事。」孩子用敏感的耳朵把這話吸納進去,好像有魔咒一般,競爭力真的強不起來。

父母要反省的第二個錯誤是,對孩子講的話是肯定多,還是否定多?「不要吃麥當勞。」「不要騎車騎太快。」聽這樣的嘮叨,孩子多少有些不爽,而且習慣被否定,日後也會否定他人,如果這樣說:「媽媽好擔心你,你可以騎車慢一點嗎?」換個方式講,換個想法思考,效果迥然不同。

是非題還是選擇題?都是一種出題的方式,結果卻有別,大人的罵與催只會惹來反感,若把「不要看電視,去做功課」換成「先看電視還是先做功課?」,孩子有選擇的機會將使彼此滿意。

言教和身教的吻合

吳若權強調,不要害怕孩子犯錯及吃苦頭,只要不犯法就好,如果真犯法,改邪歸正也可以接受。

此外,父母也要注意言教和身教的吻合,會不會講是一回事,做又一回事,如果這樣,孩子能不神經錯亂嗎?公民道德明明教我們要排隊、要敦親睦鄰,媽媽卻和鄰居吵架,而爸爸常插隊。「孩子缺乏學習標準,必影響日後人格發展。」吳若權說。

最重要的一個反省是,對孩子的指揮多於協助嗎?吳若權表示,活著的每一刻都身心安頓,其實就是成功啟發了真自信,應讓孩子接受自己的優點與缺點,重新找出熱情與興趣,不執著過去,也不害怕未來。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這是吳若權在佛光山「生耕致富」親子講座與聽眾分享的忠言。


【4個要領】爸爸媽媽要切記

1.照教養書去唱黑白臉,鐵定灰頭土臉。

2.父母不可爭吵,否則會讓孩子不安。

3.化擔心為放心,再轉化為一種祝福。

4.從改變自己開始,重新為孩子打開窗戶。


【找到自己的價值】等他開竅 機緣就到

張惠妹在「五燈獎」五度四關被刷下來,當年若不再接再厲,如今的天后就拱手讓人。吳若權說,自己也是高中重考生,每當考試分數不及格而被藤條抽打時,鄉下的父母及老師曾經付出的愛讓他挺了過去,終於在二十歲開竅,考上政大企管系,一路順遂的出書、演講。

「放低標準,孩子就不易被放棄。」吳若權認為,可以讓孩子當義工來服務別人,從中找到自己的真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