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追求真理、受人尊敬 就是大學國際化

執筆人:馮建三 政大新聞系教授 |2017.12.19
3229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馮建三 政大新聞系教授

「一樣看花兩樣情」。看到落花,林黛玉心傷惋惜之意,油然浮現。劉姥姥卻看到自然天成,歡喜會有果實可以期待。「擇善固執」與「冥頑不靈」,說的都是現狀不變或前後的心意相同,差別出在沒有變的內容,是我們所要珍惜,還是避之唯恐不及。「國際化」呢?直到目前為止,似乎這是一個正面、不太有人反對的概念或修辭。

但什麼是國際化?若說經貿比例愈高,愈為國際化,那麼,過去五十多年來,各國確實愈來愈國際化了。一九六○年,世界各國的生產總值若是一百元,進出口貿易總額就是二十四點二一元,到了二○一五年,後面這個數字變成五十二點四三四元。中國大陸與美國是三十七與二十八元,台灣、南韓與英國是九十六、七十八與五十八元,那麼,海峽兩岸與南韓,比起英美,更國際化嗎?不太確定。所以經貿比例可能不是衡量國際化的合適標準?

縮小範圍,不說全國,只談大學,什麼是國際化?若指使用英文發表研究成果的比例,那麼英、美、加、紐、澳等英語系國家,國際化必然最高;獅城、香江……等英國前殖民地因為歷史因素,次之;高所得及語系接近英文的歐洲國家,也會高些。但是,如果語言平等,因此國際化不採用這個指標,而是指用母語以外的文字,表述成果以貢獻本國以外的海外社會,那麼,結果倒了過來,英語國家的國際化很可能敬陪末座。台灣高教機構有多少比例的人,曾經使用中文以外的語言撰述論文?也許一半,可能高些,也可能低些,但較無疑問的是,該比例一定遠高於英美等國,他們比較沒有動機以母語以外的文字撰述。那麼,英美國際化低於台灣嗎?聽起來不怎麼順耳。

所以,大學國際化要用什麼指標?近日即將誕生的台灣大學校長,本月初各候選人在闡述治校理念時,曾經提出「追求真理」與「受人尊敬」這個一體兩面的價值作為衡量好大學的標,不一定是要比賽(英文)期刊論文數量……等等加總起來的大學排名。

一語驚醒夢中人,是人,就有追尋真理的本能。大學是社會重要的代言人,追求真理更是責無旁貸。如果說有些真理與進步,偏向主觀,致使因人而異(比如,有人欣然於同性婚姻,有人期期以為不可);顯然另有真理與進步的內涵,若非絕對、至少是相對客觀,因此社會當有共識。

這個確鑿的共識,不妨以一九九○年引入,至今已經取得國際共識的「人文發展指數」作為例子;除了取人均所得及其(不)平等分配的水平,其他有關工作機會、永續發展與住房及教育醫療保健等基本人權等等之得分,也是其構成的部分。若說大學存在的價值,就在協助社會根據這個指數,取得與維持合理的水準,應該無誤。

現在,麻煩來了。近日發布的大學排名顯示,英美在百大前段班,各有十二與四十四所,德國十所,且在後段班;不過,德國的人文發展指數高居第四,英美不弱,平均卻僅十三。英美學費一年百萬台幣,德國包括三十萬海外學生,幾乎全由稅收支應。難道大學排名與人文發展的成績背道而馳?假使不能這樣說,那麼應該怎麼看?前年科技部長說,詳見〈大學爭世界排名,科技部長:沒意義〉;月初台大校長候選人再次強調追求真理與受人敬重才是正理,這些言論若能得到更多政治人及輿論的重視及討論,或許就能通往解開這個謎題之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