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便利超商 要做街角公益店

李祖翔 |2013.03.16
5417觀看次
字級
蕭寀筠邀國中生了解便利商店店長一日作息。圖/全家便利商店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全家就是你家!」全家便利商店以這句口號打響名聲,在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上,選擇「食物包認購捐」,也與口號相稱。

全家便利商店在四年前發起認購物資到弱勢家庭的計畫,先與紅十字會合作,給予台中的家庭為期四個月的食物包,隔年考量到八八風災災民的需求,除贈予對象跨縣市,時間也拉長到六個月。去年再和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一九一九銀行」一起為全台三千八百戶弱勢家庭提供一年份的物資,全家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林翠娟說:「只要能發揮據點和物流的力量,助人時就事半功倍。」

助人是現今台灣社會的趨勢,企業應負社會責任則是全球共識,不過多數企業不願純粹拿錢贊助,企業員工也想深入體會奉獻的滋味,更期待公益活動能走得久遠。林翠娟就說,一開始是有機構希望全家能贊助資金,但討論後覺得應該發揮企業專長,符合「產業能力」和「顧客參與」的方針,所以透過全家提供物流、搬運義工、行銷食物包,並且邀消費者認購,才是最好的方向,因此誕生與食物包有關的種種活動。

重視榮譽甚於利益

推薦消費者認購食物包給弱勢家庭,會遇到兩個難題:「多少錢的食物包,消費者願意購買?」及「為什麼店員要增加推銷特定食物包的業務?」在價格訂定上,雖然食物包的內含物以案家需求作調整,但主要仍是主食類如米、麵條、醬油和罐頭──可別小看簡單的內含物,那也是好幾家企業的參與。

訂定在三百元,被認為是最恰當的價格,每組食物包以市價七成的成本販售,其實仍有微薄收入,做公益的收入如何處理?林翠娟笑說,組織內部再舉辦一項「全家公益網推廣賽」,只要各據點認真邀消費者參與認購,前幾名認購數量最高者,總公司就將收入再拿去認購食物包,業績算在據點上,「其實沒有太實質的利益,卻是一種榮耀。」有了榮耀的競爭,就會想付出更多,林翠娟認為,無形中整個組織、風氣都會改變。



黃政達/

全家叔叔行動力強

說起便利商店各據點的自發性公益行為,故事就更精采動人了。全家高雄鼎祥店店長黃政達去年獲得全國優良店長榮耀,二十九歲的黃政達,工作經驗長達十六年,被稱作社區活動王,是公益行動派作風的店長。

「什麼事情都可以找阿達,阿達辦不到的,也會幫忙想辦法。」他的門市人潮總是絡繹不絕,與眾不同的是,門廊上除了商品優惠情報,還有各種社區活動消息。黃政達和里長、社區河堤發展協會早有默契,每逢周末,不管哪個單位要辦活動,需要義工就會找他,因為他認識的人多,可以動員店內、外的人手,無論海報設計、活動企畫、表演人才他都有,想了解社區的新住戶,一樣有人推薦找他。

黃政達和長輩、小朋友、大叔大嬸都能搭上話,小朋友稱他「全家叔叔」,而他幾乎能記下每個社區孩子的名字,連遊民容貌都記得住。他與人互動的情誼常超過買賣間的距離,常來買東西卻愛退貨的大男孩、需要多些服務的肢障者、要協助上下樓梯的獨居婆婆、總是把玩具架弄亂的過動兒,黃政達如數家珍,就這麼陪伴他們度過每一天。

全家便利商店認為阿達是一位實踐公益與好玩點子的店長,社區人脈、店舖通路、總公司的支持都是他的資源,所以每一、兩個月門市就能結合同區五到六間的店舖,幫忙在地育幼院募集白米、電風扇、舊衣、玩具和書,親自送過去,和孩子見個面,為獨居長輩募年菜更是常有的事。

由於黃政達的阿公是自耕農,所以平時他都會幫忙推廣農產品,第一次推廣玉荷包,冰箱堆了滿滿的荔枝,再辦活動,開放試吃。當農民來現場,他就協助宅配訂單。他還會利用店門口的空間,讓里長、居民當成休憩區,做開會使用。他讓便利商店不只是一間商店,同時是實踐理想的公益舞台。



蕭筠/

不只便利還是公益

土城大安店店長蕭寀筠的公益付出,也為她帶來全國優良店長和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全國傑出店長的雙榮耀,她希望大家看見的,不只是一間便利商店,而是知道街角有一間「公益店」的存在。

九二一地震時,她和同事前往南投中寮捐贈物資,物資還未進行發放,剛落地,災民就來搶,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十年後,她接掌土城大安店,由於社區內十多年來沒有出現全家超商,就有客人覺得突兀,來店裡「嗆聲」,說「讓妳開不下去」,把機車停在店外空間,妨礙生意,直到某天,他的機車卡住,出不去,店長不計前嫌的幫忙,客人才想,也許店長不是只想著賺他們的錢。

她的門市慢慢變成社區的活動中心,靠的不只是商店的「便利」,更該說那裡有親切的阿姨和寬敞的休息區,所以學生放學就到門市口聚會、練吉他,沒事轉轉、吹吹冷氣。

蕭寀筠的想法很特別,一次抓到國中生偷竊,就向老師報告,學校希望店長提供錄影懲戒學生,但她認為,報告老師是因為學校失職,沒有教育孩子往善的方向發展,學校應先關心孩子犯錯原因,而不是用嚴厲懲戒,讓孩子留下更大傷口。學校因此發現店長的與眾不同,讓該門市成為土城國中推薦的、唯一合作的愛心服務站,結果好多學生和她成為好朋友,還會主動告訴她哪個同學可能會偷東西,從而遏止偷竊事件。

每個月,蕭寀筠會辦「幸福義賣會」,將二手物善款捐給育幼院。里長聽到公益店長的風聲,又邀她在暑假期間到里民中心為小朋友說故事,一個店長能將服務從店舖擴展到社區,是不可思議的。她不怕吃虧,常說:「付出愈多,得到幫助的人就愈多。」她希望社區都有一間存在於街角的公益店,為這個社會不時增添美好。

全家公共事務專員楊素媛說,有的孩子北上念書,感到孤單,每次家裡出狀況就傳簡訊和店長訴苦,相熟後,甚至會問:「能不能叫妳媽媽?」對於便利商店不只是一間賣東西的店,她深深地認同。

工作影子日  幫助青少年找方向

工作影子日( Job Shadow Day)是呼籲大眾一起關懷青少年的職場體驗公益活動,讓青少年有機會成為機構員工的「影子」,體驗工作社會真實,了解所學知識及技能如何在工作上運用。全家便利商店也與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合辦工作影子日,講師楊松錞透過自己的經歷,給孩子不一樣的視野。

一般人對便利商店的印象,就是當店員,負責結帳和補貨,「這還需要了解什麼?」楊松錞說:「其實還有開發事業部、人資部、鮮食部、E-retail電子零售事業部,而當我提到營業部要怎麼升遷時,孩子的興致都來了。」

打收銀機、聽店長分享、模擬商品開發時要選哪個時間點上市等,都是不可少的體驗,但對未來感到迷惘的孩子,最重要的卻是楊松錞提到自己的經驗,「我大學曾被二一,玩到差點退學」,而且學土木卻到全家便利商店工作,並擔任公關,打破他們對「讀大學就是愛念書、很規矩、興趣和專長應該相等」的觀念,意味即使繼續升學,生活不會像過去那麼枯燥,甚至所學、興趣與就業可以分開!更新鮮的是,楊松錞告訴他們,一了解未來想走什麼路,就可以著手規畫,不用等以後。

「不要忽視內心深處的聲音!不過我所選的科系,是整個考試體制下分發的結果,至少要負責地念完。興趣 則可以趁早發展,學習策畫活動與溝通,到公司請求『無償』實習,思考怎麼將最喜歡的興趣變成工作,比如我在辦活動時就覺得很快樂,像玩遊戲一樣。」

先問能付出多少

楊松錞分享經驗前,有孩子說因為不想念書才要工作,也有孩子想念書但對未來無法想像,聽完後彷彿摸索到方向。

有人問:自己的興趣是剪頭髮、美甲,所學卻是完全不相關的資料處理,那麼如何能將興趣變工作?具體可以怎麼做?楊松錞笑問:「先想想,什麼事讓你做了不會感到累?」喜歡為人剪頭髮,有沒想過到美髮院學洗頭?在薪水不高又很苦的環境下,能不能支持下去?孩子漸漸陷入思索狀,不再認為來這裡是「認識全家便利商店」而且「便利商店不都一樣,有什麼好認識的?」楊松錞說,全家是扮演職場的一種角色,真正為孩子著想的話,互動的出發點就會放在他們的角度,一旦認識不同面向的職務後,就能作為就學就業的參考。

很多中輟生或面臨畢業的高三生,會覺得自己沒有競爭力,但楊松錞最不贊同,他說:「孩子想做很多事,只是不知道可以做什麼、怎麼做!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講師群能給的是思考點和如何準備,告訴他們要犧牲到何種程度,才能達到目標,只要有方向去付出,就會有競爭力。」

逆風少年超商體驗

全家便利商店兩大公益活動,是「食物包認購」和「零錢捐,助逆風少年」, 除關注弱勢家庭民生問題,也重視青少年教育與就業,後者聚焦在「工作影子日」職場體驗。

由於有研究指出,服務業和便利商店是高職生最想打工的職業前三名,而便利商店中工讀生主要來自青少年,因此產業對工讀生的期待與需求都很高。

在與店長互動體驗中,高中生會接觸狀況劇,如酒醉客人睡休息區不離去、小學生偷麵包、客人抱怨電舖沒賣他想要的商品、停電停水、遇到淹水和客人無理要求怎麼辦?透過小組討論,思考在不和客人衝突的前提下解決問題,能培養青少年建立團隊默契及對工作有更多的想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