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醫療不需憐憫 南町哥兒們 衛生服務

李祖翔 |2012.06.16
2786觀看次
字級

企管系學生也可以像醫學系學生一樣,到偏鄉、為弱勢做衛生服務嗎?中山大學企管系三名四年級的學生顛覆人們的刻板印象,兩女一男組成「南町哥兒們」服務隊,以「後山啄木鳥」為主題,深入台東部落,不僅隨著醫師出診,還要將醫療資源不足的真實面貌,透過「議題行銷」的手法,呈現給社會大眾。

隊員李郁萱說:「希望用學生的角度和觀點,採不同於醫學或媒體的視野,傳達我們的所見所聞。」在出隊三次、計十三天的深入山區行動,除了看見資源匱乏的真實面貌,還多了許多感動,一路上遇到的大小難題,在熱心民眾的相助下,都逢凶化吉,他們說,本來只是想為社會多做些貢獻,將偏鄉醫師的辛酸和堅持傳達出去,沒想到成畢業前最珍貴的回憶。

第一趟探勘之旅是在今年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團隊先前問了不下三十間衛生所,是否有需求或願意讓學生前往協助?或許是與外界互動感到陌生、不信任,以及對非醫學系學生要從事醫療服務存疑,答允他們前往的衛生所寥寥無幾,再者團隊希望能深入山區,不要廣泛卻蜻蜓點水那樣的協助,最後選定達仁鄉和太麻里為目標,跟著為達仁鄉奉獻的醫師徐超斌一起會診。第二趟在五月十八日,連續五天,第三趟剛於六月五日完成,共兩階段的實作。

他們在達仁鄉和太麻里協助打造衛生所環境、訪視病患或傷者、為孩子做生命教育,李郁萱感懷地說:「我們去陪伴小朋友,因為醫師說,對部落的小朋友而言,上大學是很遙遠的夢,希望有人能給他們鼓勵,了解外面世界的模樣,還有明白都市的競爭力,刺激他們學習,當然在課程中,還要讓他們學會知足、惜福、感恩現在擁有的一切。」孩子在卡通影片裡學會時間管理、看到外國難民的現狀;居家訪視部分,則幫助當地彩繪環境、做癌症篩檢、並和住戶聊天,紀錄他們的心聲。

衛生所變身暖暖小窩

「第一次拜訪衛生所的時候,我們和主任討論了很多問題,包含台東的主要疾病和衛生所業務上的困難,但由於不是醫學相關科系,對於專業議題能幫忙的有限,組員就從主任提出的『增加居民到衛生所就診』的議題著手,以改善衛生所冰冷的就診環境為首要之務。」李郁萱說,原來的衛生所,牆面一片空白,寶寶量體重的地方,也曾被醫務評鑑稽查員說太過冰冷!唯一有布置的地方就只有布告欄和茶水區,讓人感受不到衛生所服務的熱情及人的溫度,因此決定將衛生所變得跟「家」一樣,有暖色系的感覺。

不過,李郁萱笑說,整個團隊都沒有美術天分,所以探勘後不久,就到高雄愛河畔的創意市集尋找手工藝達人,拜高雄人的熱情所賜,「學藝」過程出人意料地順利,老闆沒有一絲猶豫,立即傳授他們簡單的配色和縫紉技巧。為了在衛生所牆面彩繪,他們做了環境拍攝後,就向同學徵稿,結果同學給了熱烈的回應,許多精美的設計圖出現了!而美化就業資訊服務箱,更有學弟妹志願認領設計,擅長美工的同學巫仕如,也答允成為第二趟旅程的夥伴,一起學習做木工藝,再到山上協助彩繪。

三趟旅程下來,茶水區的桌布變年輕了,還加上有熊熊的花邊,等候的座椅旁多了亮麗繽紛的動物家族圖案,走道的兩邊有迎賓男女和一顆顆的愛心摺紙──他們動員許多學生一起完成的;預防注射室旁有可愛的娃娃指引,量嬰兒體重的手推車被改造成鳥巢,更多了幾棵大樹,樹上蓋了一個又一個的手印,是所有參與者的象徵,「那是希望之樹蓋手印活動。」隊長王婷韻興奮地說:「四年大學的尾聲,我們選擇將回憶留在後山。」

讓偏鄉議題受到重視

唯一的男生隊員余佳霖說,在構思的最初,大家想過榮民、外籍看護、車禍等議題,後來看到徐超斌醫師(主任)為偏鄉醫療自己拍攝的影片《我不可能帥到永遠》,對偏鄉產生了興趣,由於不是醫療科系背景,所以唯一支撐大家前往一探究竟的動力,只有滿腔的熱情與想法。「三次服務下來,我體會到,人有強弱卻無優劣,偏鄉醫療需要的不是憐憫,而是更精準的連結,與政府及民間團體的連結,要讓物資在對的時間到達對的人手上,才能真正有助益。」他說。

王婷韻說,限於經費,他們在廢棄的國小打地舖、在衛生所睡覺、在大雨中用機車來回騎幾十公里的山路,「老實說真的很辛苦,陡斜的山路和海濱線的大卡車很多,每次騎車都得特別專注。少了在家時的舒適,大量的疲累與辛苦讓我們對這次旅行更加印象深刻,也加倍體會交通帶來的不便。」他們的計畫由醫療調整為以衛生所為中心,再去觸及弱勢團體,關心當地的社區營造,竟發現,偏鄉醫療的問題是環環相扣的,並沒有一個確切有效的方式可以改善這種環境。

台東有二十三萬人口,卻只有三名急診室醫師,徐超斌醫師不諱言地說:「台東市是全台灣醫療界最落後的地區。」可是王婷韻認為,年輕人能做的,就是「幫忙居家訪視、了解弱勢個案,用網路的力量創造影響力,募集足夠的物資。」雖然物資的供給只是一時,但藉由臉書傳達部落訊息與營造希望的行銷方式,能讓偏鄉議題受到重視,即使不是醫學系生,也能感受問題、想法解決。

不論是出隊前或返家後,李郁萱對這次的回憶感觸很多,「原本以為會看見的,是辛苦的醫師、貧困的鄉民,和沉悶的苦與痛,但實際接觸後卻震撼於他們面對困境的精神,我覺得我看見了這世界上另一種活法,另一種對生命的選擇。」她強調,當人們拋棄都市的眼光,重新看待他們的生活,就會發現最真實、最美麗而自然的原鄉。

樂天知命,雖然是山上孩子的優點,可是媽媽還是擔心小孩會因此失去競爭力;他們喝酒、唱歌,醫師卻煩惱這樣的生活型態可能帶來的疾病與意外。實際走一遭才驚覺原鄉問題的關鍵:「在想怎麼提升居民教育程度和生活水準的同時,又要保有當地特色,這考驗了政府和居民彼此的智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