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紙雕有魔力 一張紙等於一個童年

李碧華 |2010.03.12
2403觀看次
字級

以層層疊疊創造出視覺震撼,紙雕工藝運用不同質地的紙張和多變刀法,自創3D黃金剪粘,將純金切割、捲曲、塑型、黏貼,創作出的一種全新藝術表現,更增收藏價值。

電影流行3D立體以前,被稱為「平民藝術」的紙雕其實早已占住這趨勢。紙森林老師蕭梨萱說,早在十五世紀,紙雕就以層層疊疊創造出視覺震撼,當時,俄羅斯發現了一幅「花浮雕」,花瓣取材於染色過的皮件,一片一片地分層黏貼,因層次前後不同,形成了立體浮雕工藝,這是紙雕的先驅。到了十七世紀,義大利威尼斯的富豪貴族們引進,將東方的陶瓷及亮漆鮮明的家具,帶動當時的貴族流行。

源遠流長的紙藝文化

這項工藝技術稱為「Decoupage」,原意是「切割」,作品完成後,再利用亮光漆術,與框結合保護作品,呈現出像是陶瓷或金屬的效果,稱為Paper Tole。一群喜愛創作的工藝家繼而使用相同的印刷圖片,先分析圖案的遠近,再進行切割及造型,創造出源遠流長的紙藝文化。

在台灣,紙雕手工藝雖逐漸普及,尚未發燒爆紅的原因是成本居高不下,到老師家學,兩小時約三百元,社區教學較便宜,三個月約兩千四百元,材料費卻不低,剪紙約三百元,進口框約一千五百元,工具則要準備膠水、手術刀等,一幅作品就要兩千元,是一般手工藝品好幾倍。

蕭梨萱說,台灣流行工藝類型繁多,但歐風立體紙雕的曝光機會非常少,若不是透過網路家族、社群及部落格認識來自台灣各角落志同道合的同好,這項工藝更是乏人問津。「紙雕工藝所需要的耐心與恆心是目前台灣速食社會最缺乏的,多數學員才剛入門就放棄了,都說太難了!」

其實,度過入門後短期的手忙腳亂,而後就會深深著迷。從小受到媽媽的影響而愛上手工藝的蕭梨萱,二十六歲那一年從歐洲引進歐風立體紙雕,拿到了這項才藝的講師證書:「我結婚後和一般上班族一樣,家庭與工作兩頭燃燒而無法兼顧,和先生充分溝通後,決定投入紙雕,成立紙森林工作室。」

上癮到無法自拔

一接觸就上癮到無法自拔,蕭梨萱形容自己早已「著了魔」,職業病日重,看到任何圖片都想立刻將它「立體化」。玩了十幾年,蕭梨萱已不再孤芳自賞,將紙雕工藝與其他工藝做結合,上個月在勞工教育中心展出的歐風立體紙雕展中,將Paper Tole與Decoupage 結合,創造出新的效果而很有成就感。

作品上百幅,程度已可以教學的楊雪漢同意說,學紙雕,要有耐性。有一天原本是到市政府辦事情,路過一處紙雕展,深深被吸引後就報名向老師學:「剛開始手忙腳亂的,一不小心,紙剪斷了,線條對不齊,或膠水黏歪了,就會想擺放一邊,沒耐性繼續。」

身心靈無比的恬靜

才放一會兒,心和手又癢了,拿過來繼續細細描,慢慢貼,果然是熟能生巧,一個月之後就得心應手,常常一做一整天,一點也不會累。

沉浸紙雕藝術中,的確帶給身心靈無比的恬靜與成就感,提升了生活美學。楊雪漢說,自己本來就喜歡美的事物,在家種花蒔草、製作手工藝品已經覺得很享受了,等發現到紙雕的趣味,其他的休閒活動反而被比下去了。親友每次來家裡觀賞作品,無不打主意要帶走幾幅。

從繪製草圖、裁剪到折疊,一幅紙雕大約兩周完成,紙雕的材料有專門店在賣,但也可以拿一般的海報或普通的A4紙來製作,作品被美國紐約畫廊和丹麥博物館收藏的丹麥紙藝大師彼得‧卡羅森,就曾把一張普通的A4紙,變成售價高達四千餘美元的驚人藝術品。卡羅森認為,把普通白紙變成有立體感的藝術品,是一個「有魔力的過程」,薄薄的白紙讓人覺得紙雕非常脆弱,卻突顯了藝術品的悲劇色彩和浪漫主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