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星雲大師的美學思想

文/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2019.07.22
4320觀看次
字級
梁丹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局部)

文/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第一次到佛光山的訪客,無論是走到大雄寶殿,或是藏經樓,乃至佛陀紀念館,多數人對佛光山的建築群都會感到攝受與震撼。

這樣的覺受,並非佛光山的建築有多麼的標新立異,讓訪客訝異的是,在傳統寺廟建築上,看見一種前所未有的開闊視野與氣勢;在寺廟建築色彩基調上,與周遭環境彼此是如此的契合與相得益彰。走進建築內部,沒有所謂的精雕細琢或金碧輝煌;相反的,所有的殿堂都呈現一股樸實與深邃、清淨與莊嚴的神聖氛圍。

大家很難想像,這些全來自不曾受過任何藝術或是建築訓練的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五十年的歲月一手擘劃所打造出來的佛國淨土!

家師在佛教思想上的深入與體證,一般人或可從大師的著作與講演上領略一二。但許多人好奇的是:大師怎麼可以把寺廟蓋得這麼美?怎麼知道要在寺廟設置美術館?又如何將現化建築保留佛教文化,將傳統和現代結合得如此和諧;乃至,藝術家也都覺得大師很懂藝術,是他們的知己!

生長在一個戰亂與貧窮,連吃飯都成問題的年代,一輩子沒上過學校,十二歲就出家,究竟星雲大師的美學思想啟蒙於何處?

一般人從寺廟建築可以看出一個開山祖師的美學內涵,這內涵,實則與一個人的修持與素養相關,其含攝佛學及文化藝術上的經驗與積累。因此,要理解星雲大師的美學思想,或許可從這幾方面來探討。

在《百年佛緣》中,大師寫到:「我自己年幼出家的棲霞山寺,山上就有一個石刻的千佛洞,最大的無量壽佛,我們還可以躲到他耳朵裡面去捉迷藏。這許多石刻,歷經百千年,有千百個故事,因此,佛教藝術也成為我成長生命裡重要的一部分。」此外,大師也曾參訪中國大陸各大石窟,如:敦煌、雲岡、龍門等。從美學的角度來看,石窟,是最能展現佛教藝術之美,這些摩崖石窟、敦煌壁畫與各時期的佛教藝術,無形中長養大師在佛像造像上的創造力。

在鎮江定慧寺焦山佛學院學習期間,對大師更有許多深刻的啟蒙,尤其在文學與美學養成上,大師甚至表示,沒有焦山佛學院就沒有今天的星雲。四周環繞著長江的定慧寺,其前後左右有數十間附屬庵堂,這些庵堂都設有畫廊或畫室。大師描述:「在我十八、九歲的時候還很孤陋寡聞,因此只要有時間,就會跑到他們的畫室畫廊去欣賞觀摩。」由此可知,大師對繪畫的鑑賞力是其來有自的。文學之美與字畫之美,這些經驗開始啟發大師以文化弘法度眾的理想。

實際上大師的美學思想含攝範圍甚為廣泛。在大師早期所寫的《佛教》叢書,其中《教用》一冊裡就將各種美學藝術,如:書法、茶道、花道,乃至工藝、雕塑、繪畫、建築,甚至音樂、舞蹈、戲劇、文學等等,寫成一篇篇的專文,闡述佛教與這些藝術的關係。細細閱讀這些文章即可發現,原來大師的美學思想是這麼的廣博與深入。

除了上述的種種經驗外,大師也從經典上獲得啟發。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十七說:「給孤長者施園之後,作如是念:『若不彩畫,便不端嚴。佛若許者,我欲裝飾。』即往白佛,佛言:『隨意當畫』……」大師表示:「從這段經文記載可知,佛陀時期的繪畫有四個目的:一、莊嚴寺院道場;二、宣揚佛陀教法;三、顯揚佛陀聖德;四、增益修道因緣。」這或許正是大師致力於佛教美學發展的主因。

在大陸參學時期,可說是星雲大師美學思想的養成期,來到台灣後,開始有了建寺因緣,於是大師的美學思想在建寺過程中,有了具體實踐。

星雲大師的建築美學始見於佛光山開山初期。五十多年前,面對滿是野草刺竹的一塊荒山,大師就開始構思未來佛光山的藍圖。

當時,大師找了任職中油工程師的謝潤德居士,繪製了一幅「未來佛光山」的全景圖。從顏色到建築配置,都呈現出當時大師對寺廟美學的思想。現在拿來對照五十年後建成的佛光山,幾乎是一模一樣。佛光山這座莊嚴無比的道場完成後,不僅接引更多的信徒,連觀光客竟也絡繹不絕,不禁令人讚歎大師的獨到的美學與遠見。

佛光山的「接引大佛」與佛館的「佛光大佛」,如今都成為佛光山的地標。而無論走進大雄寶殿或大悲殿,都可發現,大師將石窟的繪畫與造像藝術一一呈現在殿堂裡,走進大殿,就如同走進敦煌石窟。

在建寺的過程,大師思考:如果寺廟裡連一張勸人向善的字畫都沒有,這寺廟沒有文化,還能算什麼呢?早期許多藝術家將作品捐贈給大師辦學建寺,大師將所有捐贈的字畫收藏起來,甚至發願,將來要蓋一個媲美故宮的博物館。

大師是如何地重視道場裡需要有美術館。從一九八三年大師成立佛光山文物陳列館(後更名寶藏館)開始,在海內外主要道場都設置有展覽館。在總本山,大師更將展覽館就直接設在大雄寶殿的正後方。

一九九四年,為籌措佛光大學建校基金,正式成立「佛光緣美術館」,及至目前,全世界已有二十九個美術館。來到佛光山的訪客,有藝術家、書法家、音樂家、教育家、學校的校長、老師與小朋友等等。

大師說:「口說好話,好話就是真話;身做好事,好事就是善事;心存好念,好念就是美學,就是美心。」星雲大師的美學思想,成於內而形於外,如同大師寫一筆字所強調:「請不要看我的字,可以看我的心。」他的美學思想,成就了今天讓人驚豔的佛光山之美,從顏色基調、房子配置、往來動線上,總是讓人感到自在愉悅。

《華嚴經》云:「一切唯心造。」唯識典籍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星雲大師所創建的佛光山,實則呈現的就是大師的「心」,一顆充滿慈悲、只為眾生的「心」。至此,我們可以發現,星雲大師的美學思想,就是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