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7】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89

星雲大師 |2019.05.13
2271觀看次
字級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族群問題」的看法 2

如何促進族群融和?

【問】大師,您曾經說過世間上的問題,都是人為所造成,唯有靠人自我覺醒才能徹底解決。針對族群問題,可否請大師提供一些意見,讓人們有個自覺與反省的方向?

【答】講到族群問題,族群的形成,先從家族開始;在一個家庭裡,有父母、兒女、兄弟、姊妹,叔伯、妯娌等長輩、晚輩、男女、老少成員,這就是一個小族群。
從家族慢慢展衍開來就是親族,在中國叫做宗族。同宗、同族的親人就是一族;從一個親族慢慢發展到一個地區,或是文化、習慣、語言都相同,也就自成一個種族。
不同的種族之間,往往因為思想、理念、習慣等不同,尤其當利益發生衝突時,時常造成對立、仇視的情結。
不同的種族固然容易引生紛爭,即使同一個種族,也有親疏之別。多年前,馬來西亞的華人領袖時常找我去講演。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有2千2百萬人口,華人占總人口的30%左右。但是華人沒有凝聚力,不夠團結,華人喜歡組成宗親會,諸如王氏宗親會、張氏宗親會、李氏宗親會……乃至成立同鄉會,廣東同鄉會、福建同鄉會、潮州同鄉會;宗親會或同鄉會多了,大家就分別你姓王、我姓張,你是廣東人、我是福建人,因為彼此互組小團體,所以不容易團結。所幸華人之中以信仰佛教居多,後來許多華人的領袖就找我去講演,希望以佛教的信仰來團結華人。
族群之間的問題,在我認為,一個族群本來就應該像一家人一樣,只是在我一生的歲月裡,我感覺愈是親近的人,愈會排斥。我二十多歲時初到台灣,那時台灣人就認定我是外省人,不是本省人;我是一個出家人,很多的佛教人士也不是很喜歡我,反而是不同的宗教人士,或是在家信徒對我比較友好;我是一個男眾比丘,但是男眾比丘也不喜歡我,反而女眾比丘尼對我比較和善。愈是靠近的人,有的時候排斥力愈強,所以就算是父母、兄弟、姐妹一家人,如果大家沒有包容心、不能相互和諧、友愛,這一個家庭也不會幸福。
因此,要想消弭種族之間的紛歧,促進族群之間的融和,唯有大家效法「常不輕菩薩」的「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做佛」。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因此常不輕菩薩把一切眾生都當成未來佛,儘管你罵他、打他,他都是恭敬的表示:「我不敢輕視你們,因為你們將來都會成佛。」這就是對人的尊重,也是慈悲的表現。
佛教講「慈悲」,有時候我們也想要待人慈悲,但是慈悲心不容易生起。如何才能長養慈悲心?如果我們能有「立場互換」的同理心,凡事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就比較容易生起慈悲心。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則故事,很有意義。有一位家庭主婦,家人都上班去了,他把家裡打掃過後,到外面丟垃圾。看到四個老人瑟縮在寒風中,看起來又冷又餓的樣子,一時心生悲憫,就親切的上前招呼:「四位老先生,請到我家裡去喝杯茶、取取暖好嗎?」四個老人看看這位家庭主婦,問道:「你們家裡有沒有男人啊?」太太說:「我先生、孩子都上班、上學去了,家裡沒有男人。」老人說:「你家裡沒有男人,我們不方便去。」
中午時分,先生、兒女都回家了,他把這件事告訴先生,先生一聽,也生起慈悲心,就說:「太太,你再出去找找看,如果老人家還在,就把他們請進來吃頓飯吧!」太太到外面一看,還好,四位老人家還在,就對他們說:「我的先生、孩子都回來了,我先生邀請你們到我家裡去。」四個老人當中的一個說:「我們四個人,一個叫財富,一個叫成功,一個叫平安,一個叫愛,我們四個人當中,只能一個人代表進去,現在你要我們哪一個人到你家裡去呢?」太太說:「讓我回去問一下我先生,再來請你們。」
太太如此一說,先生直接就回答:「財富最好了,請財富進來吧!」太太隨即表示不同的意見,說:「我們請平安進來好嗎?」兒子在旁邊加入意見,說:「成功啦!請成功進來好了!」小女兒也表示看法,他說:「愛最好了,還是請愛進來比較好!」最後先生就以小女兒的意見說:「把愛請進來吧!」
太太出去就對四個老人家說:「我先生說請愛做代表,現在就邀請愛到我家裡來。」那個叫愛的老人站起來,跟著太太朝家裡走,但是後面的三個老人同時也站起來跟著一起走。這位太太覺得奇怪,就問:「咦?你們不是說只能一個人進去嗎?怎麼現在你們三個人也都一起跟進來呢?」後面的三個老人就說:「我們三個人有一個習慣,只要愛走到哪裡,我們就會跟著到哪裡。」
人人都希望擁有財富、成功、平安,但是人間更重要的是要有愛,一個家庭裡,夫妻、父母、兒女、親戚、朋友都要相愛,有了愛心,則財富、平安、成功也會跟著一起來。愛的昇華就是慈悲,慈悲就是佛法,有佛法就有辦法。但是一般人的愛,都是有緣、有相的慈悲,尤其有親疏、愛憎、人我的分別,故而有比較、計較,繼而有人我紛爭。因此,唯有以「國際宏觀」來打破人我的界線,唯有人人發願做個「同體共生」的「地球人」,大家互相包容、尊重,彼此才能共榮、共有,人間才能充滿歡喜與祥和。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