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室創始人強納森.柏格曼。圖/趙志宏
【本報台北訊】翻轉教室創始人強納森.柏格曼來亞洲巡迴演講,首站來到台灣,昨日與台灣推動翻轉教學的台大教授葉丙成、中山女高教師張輝誠、永齡希望小學教學暨師培組諮詢委員何鳳珠等,在三創生活園區舉行「國際名人論壇」分享教學心法。柏格曼對著擠爆會場的教育工作者說,老師再不改變,恐將被YouTube取代。
柏格曼在美國是高中自然科老師,教學經驗長達二十年,二○○七年他開始思考學生為什麼缺課?他和同事錄製許多影片幫學生「補課」,卻引發家長、校長質疑,「那以後學生何必來學校呢?何必上課呢?」
柏格曼思索,學校的功能是什麼?老師的價值是什麼?當老師的初衷不就是為了把學生教會、教好嗎?因此他決定讓學生「在家聽課、看教學影片,在學校寫作業」,極大化與學生面對 面的時間,學生進教室為了不是聽老師講課,而是老師可以協助他解決問題。
他表示,教書十幾年間曾經遇到許多失敗,主因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錯了,美國調查幼稚園到高中的教學策略,收集了兩百多萬個數據,發現課堂上有五成八的時間用在新內容互動,也就是老師講課。三成六的時間用來讓學生練習,比如數學課做練習題,只有百分之六放在較高層的說明。
柏格曼說,教學分好幾個層次,由上而下依序是創新、評估、分析、應用,最低層的是理解與記憶;傳統課堂的時間都浪費在最低層次的理解與記憶,高層的能力反而欠缺教導。「應該把教學順序顛倒過來。」他說,翻轉教室要老師錄製影片,老師也同時要思考「自己會不會被影片取代」,假如老師的功能只是和影片一樣只會「講課」,那麼老師的價值在哪裡?
柏格曼直言,現在是YouTube的時代,上網就能找到一堆教學影片,老師對學生的功能應該是解決最困難的部分,教學生較高層次的分析、應用能力,因為教育最珍貴的資產就是「老師」,教學影片無法取代。
花了12年學習
大考過後全忘
「為什麼台灣補習班這麼盛行?因為它的對手太弱。」張輝誠直指,國、高中教學成效太低,多數學生白天上學都在放空,放學後才擠到補習班。要質疑的是,為什麼從小學到高中花了十二年時間學習,大考過後,學生全把上課的知識忘光了,換得一場空?
他建議,所有教室應開放觀課,請家長到學校看看孩子怎麼學習;也建議老師「閉嘴」,因為學生自學與閱讀能力培養起來,獲取的知識量能比老師講課高出三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