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探究】 初七人日的來歷

文/李開周 |2016.02.12
4847觀看次
字級
年節探究 初七人日的來歷圖/時報出版

文/李開周

圖/時報出版

據南宋洪邁《容齋隨筆》指出,至少在漢朝時期,中國人就把正月裡的前七天依次定為雞日、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即:

正月初一為雞日、正月初二為狗日、正月初三為豬日、正月初四為羊日、正月初五為牛日、正月初六為馬日、正月初七為人日。

猛一瞧,好像古代中國也有上帝造人之說——上帝在第一天造雞、第二天造狗、第三天造豬、第四天造羊、第五天造牛、第六天造馬、第七天造人;其實不然,古人之所以將正月頭七天用七種動物來命名,完全是為了占卜。

占卜什麼呢?占卜新的一年中,家禽、家畜與家人是否能夠平平安安。用洪邁的話說:「其日晴,則所主之物育,陰則災。」如果那天的天氣晴朗,則預示著所對應的動物會健康成長;如果那天是陰天,完了,預示著所對應的動物很可能活不過今年。

打個比方說,如果今年新春晴空萬里,搞養殖的朋友一定要辦養雞場——正月初一是雞日,雞日晴朗,預示雞會健康;如果今年初七烏雲密布,想懷孕的夫妻一定要等下一年——正月初七是人日,人日陰霾,預示人丁不旺。

杜甫詩云:「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冰雪鶯難至,春寒花較遲。」從初一到初七,天天陰天,哎,各種動物都遭殃,這一年倒楣透了。

陸游詩云:「今歲晴和曆歲無,江城歌舞溢通衢。天心只向人心卜,不用殷勤問紫姑。」這首詩的題目是〈今年開歲三日、上元三夕、立春、人日,皆大晴〉,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開歲三日),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上元三夕),從立春到人日(正月初七),都是大晴天,因為都是大晴天,所以家禽、家畜、家人都會大吉大利。

家禽、家畜是否吉利並不是最要緊的事,家人吉利才是絕大多數人共同的期望,所以呢,正月初七這個「人日」也就成了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

陳元靚《歲時廣記》提到:「七日鏤人戶上。」宋朝人到了正月初七那天,會用小刀在窗戶上雕刻一個人形圖案。

呂原明《歲時雜記》記載:「每月三七日,士庶拜謁醴泉觀真君,正月七日人盛,仍爭趁第一爐香。」

醴泉觀是北宋開封的皇家道觀,位於開封東水門內,香火很旺,每逢初三和初七,善男信女競相進觀參拜,尤以正月初七為盛,大家天不明就趕到道觀大門口等著燒高香、搶燒第一炷香。

《新編醉翁談錄》又記載:「人日,造麵繭,以肉或素餡,其實厚皮饅頭,酸餡也。」到了「人日」那天,宋朝人以麵繭為主食。麵繭有包肉餡的,也有包素餡的,其實就是厚皮包子,有時候又叫做「酸餡」。

由此可見,宋朝人過正月初七,有三項活動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是在窗戶上面雕畫小人;第二是去道觀裡燒高香;第三項則是吃酸餡。

(本文節錄《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