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的閩南語】教示引申為教訓

文/陳俊明 |2016.02.05
2001觀看次
字級

文/陳俊明

「教示」一詞約於西元一八○年,東漢支婁迦讖翻譯《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才首度出現於佛經,此際中國古籍經典尚未見使用,可見它屬於中古漢語。此經曰:「憂念憤結恩愛繞續,心意痛著對相顧思。晝夜無有解時,教示道德心不開明。」

緊接著西元一九七年,東漢竺大力與康孟詳合譯《修行本起經》:「閻浮提書凡有六十四種。即數書名。今用何書,以相教示?」

佛經使用「教示」之例句分析,佛陀都是苦口婆心的教導、教化眾生,不帶有教訓或訓斥的成分。

再說,中國典籍裡最早出現「教示」的例子,為西元四八八年南朝梁沈約著作《宋書.上.志第四》︰「古者天子親籍,以供粢盛;後夫人躬蠶,以備祭服。所以聿遵孝敬,明教示訓也。」這裡記載著︰上古天子親自下田耕作,以充實糧食;后妃夫人則彎著腰身栽桑、養蠶,為祭典準備禮服。之所以遵照祖先的吩咐與孝敬祖宗之傳統,為的是以身教來教導百姓。

唐韓愈〈贈張籍〉詩︰「吾老著讀書,餘事不掛眼。有兒雖甚憐,教示不免簡。」這是韓愈自況,著迷於讀書,此外其他事都不放在眼裡。所以雖甚為疼惜兒子,仍不免疏於教育訓誨。元稹〈哭子〉詩之五:「節量梨栗愁生疾,教示詩書望早成;鞭撲校多憐校少,又緣遺恨哭三聲。」此亦自況詩,元稹由於生活較不寬裕,難免節衣縮食愁出病來,教誨兒子詩書只盼早日成就;多犯錯即鞭打糾正,少犯錯時卻頗為憐惜,兒之早逝是遺恨,為此痛哭三聲。

以上二首詩中的「憐」皆為疼愛義,「教示」概為對兒子帶有教訓義,故愈是疼惜兒女,一旦犯錯則教訓愈重。與當今「愛的教育」頗見差異。

在佛經裡「教示」皆為教導或教化義,似乎不帶有絲毫的教訓意味。但在古代中國家庭的確是棒下出孝子,故而在唐朝有關家庭詩「教示」通常帶有教訓意義。因此,在閩南語裡頭「教示」就被引申為教訓,且取代教訓為尋常口語。其國際音標可作為(gàsī);若是形容一個人粗野、沒教養就說是「無教示」(bôgàs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