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銘宗 行三心二意生活禪

阮愛惠 |2013.07.27
6008觀看次
字級
今年四月,曹銘宗發表新書《台灣史新聞》。圖/曹銘宗提供
曹銘宗在特色餐廳。圖/曹銘宗提供
帶瑞士旅客遊合歡山,到達台灣公路最高點武嶺。圖/曹銘宗提供
曹銘宗自製「三心」手工皂,寓意《金剛經》的「三心不可得」。圖/曹銘宗提供
把手工皂做成蛋糕模樣,在臉書上名為「下午茶」,自娛娛人。圖/曹銘宗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圖/曹銘宗提供

即使是像曹銘宗這樣資深而優秀的媒體工作者,經歷過報業最輝煌的年代,且以廣博史識和絕妙文筆贏得文名及留下不少作品,當他來到五十歲左右的人生中途站時,心中仍會幽幽地生出不甘心的吶喊:「我還能做什麼?我還會寫什麼?」

彼時媒體環境與社會情勢已與自己最初當記者的理想產生落差,加上自己也希望有一段不一樣的人生,「我們無法改變世界,只能改變自己。」於是曹銘宗選擇提前退休,全心全意過起自己想過的生活。

不辜負五十自許

相較於一般台灣中年男子的生活,退休後的曹銘宗所經營出的家居事務,在朋友間公認「豐富」,閒適但不無所事事,保留著記者習性,大量閱讀及關心時事,並以文字發表看法。

他懂食材,會買菜也會做菜,常和家人、朋友分享美食。他經常旅遊,太陽底下永遠有看不盡、說不完的新鮮事。閱讀曹銘宗的「臉書」,就像讀一本精緻的生活小札記,圖文並茂、雋永清新。

雖不「上班」,曹銘宗還是一直在「工作」。寫作是老本行,但他不想為賺錢而寫,只想寫一些自己喜愛、寫起來很愉快,而且可以成長的題材,並從中考驗自己「還會寫什麼」。

至於考取英語導遊的執照,開始執業,則是曹銘宗對於自己「還能做什麼」的真實測試。對台灣史地和人文瞭若指掌的他,結合對旅遊的興趣和與外國人溝通的能力,兩年前在老同事王雪美的鼓勵下考取執照,成為兼職的「曹導」,開啟職業生涯的嶄新面向。他以文字記錄下特殊的帶團經歷,在部落格開闢了一系列的〈曹導日誌〉,例如新加坡母女、德國老夫妻等人的故事,都引起許多格友回響,認為閱讀他的導遊日誌是一種享受。

離開職場六年多了,曹銘宗卸下「記者」頭銜,「新聞鼻」卻變得更敏銳,看到更多、寫得更深,還真不負自己的「五十自許」。

若無其事忙到老

回首過去,他覺得自己每一段生涯都過得非常好,很幸運地擁有平順的人生,尤其六年多來的這一段,堪稱是最快樂、最充實的生活,他感到無比歡喜,心生感激。日前他曾前往法鼓山,看到聖嚴法師的圓寂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實與自己的心境相印。他說:「我想到《金剛經》的境界。我們應該努力做自己該做的事,但要若無其事忙到老。」

萬法唯心所皂

二○○六年離開報社那年,曹銘宗為出版社撰寫了一本關於釋迦牟尼佛的傳記,那是給青少年閱讀的「影響世界的人」列傳之一。他以淺白筆法,闡釋佛陀如何幫人類解決痛苦的立願和實行。「有別於星雲大師從『教主』的角度來寫佛陀,我則是從『人』的角度去寫。那時我對佛教的體會還不夠多,如果今天讓我再寫,會很不一樣。」他笑說。

對於宗教裡的儀式部分,曹銘宗雖尊重並認為必要,但自己在個性上卻不愛儀式,然而,很多佛教思想早已深入內心,化為日常生活的觀念及行為準則。

今年之初,曹銘宗在臉書上PO了他製作的手工皂相片,向大家拜年,祝大家「皂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情人節時,他又這樣寫著:「情人節快樂!有情人的,請多珍惜幸福;沒情人的,更要自得其樂。依佛教術語,『眾生』就是『有情』,只是譯法不同;所以世人皆是『情人』,祝天下『情人』離苦得樂!」

他對《金剛經》特別有覺受,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讓他參之又參。他說:「這句話告訴我,做該做的事,但不期待回報,也不要有得失心,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享受當下快樂,但不期待快樂會持續下去。」

「應無所住」除了讓曹銘宗時時自我檢視意識形態的執著外,也逐漸帶領他去除生活中對物質的執著。這些年他愈過愈簡單,不再購買擺飾品,家中的牆面、櫥櫃以空白最美;家中種的是最容易養的黃金葛,食物只買「全部都吃完」的量。他也嘗試斷食一天,只喝茶水,之後在臉書上發表:「安然度過後,就是遠眺夕陽下之龜山島的感覺。」擅長料理的他,更願響應環保、動物權運動,而嘗試隔日蔬食。

至於「而生其心」,又讓他參出什麼心得呢?

有一天他PO出一張「三心」手工皂:酪梨皂、紫草皂、玫瑰皂。他寫著:「一心一意的相反詞是三心二意,三心是哪三種心呢?《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得,所有心都是虛妄,教人不要執著。我想的『三心』是凡事盡心,但要伴隨開心、放心,那麼『二意』就會是一切滿意,人生如意。」

曹銘宗「萬法唯心所皂」的生活禪學,令人悠然神往。



填補原味歷史



記者生涯二十年,曹銘宗得過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他卻將最近新出版的書——《台灣史新聞》,當做自己「人生最滿意的寫作成就」。

《台灣史新聞》是一本創新體裁的歷史書,用報紙新聞形式說歷史,每一個頁面列有新聞數則,內容為年度重要歷史事件,同時配上插畫或照片。書籍編者印的是「台灣史新聞編輯委員會」,執筆者卻是曹銘宗。

這本書從企畫到出版歷時五年,曹銘宗最初在接到貓頭鷹出版社社長陳穎青邀約時非常高興,因為這正是能發揮他「歷史」和「新聞」兩種專業的寫作工程,他有「捨我其誰」的自許。但動手之後卻發現難度很高,因為要用一百個跨頁的篇幅,處理台灣島從浮出水面至今幾百萬年的歷史重點,其中有太多要取捨的關鍵。

曹銘宗一度心理產生障礙而延宕。後來他定下心來,在電腦裡開了一百個檔案夾,鞭策自己一天要完成一個版面的工作量。他在巨量的資料庫前幻想著:如果有一家報社,從六百萬年前台灣島浮上海面的那一刻起,便將屬於這座島的重要新聞報導出來,那會是一份什麼樣的報紙?從這個視野來看,曹銘宗儼然化身為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編輯,要把六百萬年以來的台灣自然、人文及同期發生的國際大事歷史都編在一百個版面之內。

《台灣史新聞》出版後,引起學界及新聞界諸多好評,被公認是極具創意的歷史讀物,也許其中的「社論」部分有見仁見智的看法,但曹銘宗的新聞筆法的確讓歷史變得好讀又有趣。

對曹銘宗而言,這本書的出版,最大的意義是寄寓了他個人長久以來採取的「台灣島史」觀點,「這是比較中性、能夠跳脫政治角度的觀點,也才能更客觀地照應到所有族群,不再只是一貫的漢人中心思想。我希望這本書能促進族群間的理解與認識。當你愈了解對方,或許你就愈能替對方設想。」他說。

過去在報社曹銘宗曾作過許多原住民的相關報導,他說:「以台灣島史的觀點來看,原住民是最初的主人。但因政權的操弄,歷史詮釋權的失落,造成很多台灣人對原住民不了解。其實原民、漢人、客族、外省,數百年來勢力消長,又互相融合,大家共同生活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卻因孰強孰弱,各懷著不為人知的心事。」

因此,在《台灣史新聞》一書中,曹銘宗刻意填補「原味」歷史,幾乎隨手都可翻到與原住民相關的內容,「希望共同生活在此的人,不分族群,都能過得既快樂又驕傲,都能擁有自由、平等、人權、民主等普世價值,並剝除政治與主流意識的籠罩,讓台灣的每一個族群,都能在這六百萬年新聞中,找到屬於他們的歷史。」 他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