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人間佛教的理念 2-1

文/星雲大師 |2024.04.16
228觀看次
字級
「人間佛教」不是等人家來,而是我們主動走到社會去,去解決心靈上和實際碰到的問題,真是把佛教深入到一般百姓的生活裡去了。圖/如地

文/星雲大師

提問一:可否請大師談一談「人間佛教」 的理念?

戒定慧為根本

大師:現在「人間佛教」是宗教界的潮流,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他的宗教,都沒有辦法像「人間佛教」一樣給人容易接受。因為這個時代在進步,人類的思想也在提升,完全屬於宗教,或賣弄靈異、神權,都不合乎時代,只有從人心淨化、從生活改良、從道德樹立,從宗教對人世間和平的建設、次序的建設,這樣的宗教容易讓人接受。

尤其,佛教創始於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不是神,而是人,他只是一個老師、一個覺悟的人,他想帶給世間的就是自在、解脫、安樂。我想,在這個世間上,你說你發財,擁有多少田地房屋,可是你的生活不平安、不歡喜,擁有再多都沒有價值。

佛教能可以在知識、科學爆炸的時代讓人接受。當然,佛教誕生於印度,光大在中國。佛教的流傳,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傳統的宗教、思想、文化,受當地影響,甚至受政治的影響,例如佛教到中國來,中國的帝王不希望佛教在社會上活動,他喜歡你們(佛教)到山林裡面去,所以慢慢地就讓佛教成為出世的佛教了。

當然現在佛教徒慢慢覺醒了,認為佛教都躲到山林裡,甚至讓國家來供養,放棄了救度眾生、弘揚真理的責任,這也不對。過去歷代禪宗大德,如:六祖惠能大師、馬祖道一禪師,他們都提倡人間佛教。甚至到近代的太虛大師、中國佛教協會的趙樸初居士,也都提倡人間佛教。

當然,我們更感覺到,「人間佛教」到了這個時候,應該有更具規模、在思想體系上應該建立的方向,所以我上次在香港講了「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佛教還是要依戒、定、慧為根本。我就「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上提出一些意見。

人間佛教的定義和實踐

現在有人常問我:「什麼是人間佛教?」我對「人間佛教」做這樣的定義:

一、佛說的:佛陀出生在人間,他有父親、有母親,有出生的地方,有歷史,有「人」的過程。他沒有在天上說法,也沒有在地獄裡說法,都是對人說的,所以叫做「人間佛教」。

二、人要的:人要什麼?人要平安,人要幸福,人要快樂,人要解脫,人要自在,這就是人要的。

三、淨化的:它講究清淨。世間社會有時候很骯髒,是所謂的「五濁惡世」,人間佛教是清淨、淨化的。

四、善美的:它是講善、講美的。



提問二:您這樣的見解是如何啟發、想到的?



大師:我是想,佛法就是要講了能讓人懂。

佛教在傳播的過程中,過去講究形而上,要把道理講得很玄妙,但是這太過於理論化。佛教不完全是學術的,而是大眾的、是生活的,我認為很抽象的佛法派不上用場,講了會讓人聽不懂,就不必多講。

重要的是,要能讓大家安心、自在,讓人在現世就能獲得快樂,不一定要到來生才到西方極樂世界。學佛不是為來生升到天堂而求,那是未來的事情,現在就要給我一點在人間就能獲得的自由自在。

這個是我從小就有的觀念,沒有人教,也不是受他人影響,我自己覺得我們要信仰宗教,宗教應該是很單純、很簡單的,不要複雜化,不是追求玄奇、玄妙,以為一定要天天求、天天拜才是宗教。

佛在哪裡?佛就在我的心裡。我對於「人間佛教」的理念,是很自然地就融和在一起。



提問三:您要求佛光山如何來做?以前對佛教的了解是:遇到難處了,就到寺廟去避難;遇到生活過不下去了,就去出家,寺廟變成一個避難所。

現在「人間佛教」像我們佛光山,不是等人家來,而是我們主動走到社會去,去解決心靈上和實際碰到的問題,真是把佛教深入到一般百姓的生活裡去了。



大師:宗教,不是完全為了我們自己,宗教是同體共生。你個人解脫,大家在受苦,這個也於心不安。所以我覺得,無論富樂也好、解脫也好,這個世間是大家共有的,有了好處,希望讓人先有,我們可以慢一點。

佛教的思想,過去所謂「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就是做入世的事業,要有出世的思想。入世的事業就是要給大家,出世的思想是指個人心靈上的超越、超脫,這個是可以的。

說到「人間佛教」,已經成為當代世界的潮流,中國大陸講人間佛教,日本、韓國,甚至全世界的學者,也覺得人間佛教是未來人類的一道光明,「人間佛教」是現世人生一個安定身心、自我保佑的宗教。



提問四:佛光山如何推動「人間佛教」?我看您是身體力行。

共創人間淨土

大師:現在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共修就是大家在一起集會,互相勉勵來淨化身心。

另外,我們提出「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現在我們又有「五和」,響應胡錦濤先生的「和諧社會」。

所謂「和尚」,本來就是和諧的意思,因此我們倡導「自心要和悅、家庭要和順、人我要和敬、社會要和諧、世界要和平」。

佛光山編印的手冊,如《怎樣做個佛光人》、《人間佛教的戒定慧》,都有一些關於人間佛教的實踐理論。「人間佛教」也不一定只是社會上講的發財富貴,它也講究人生宇宙,講究人生未來的生死、解脫,有很多的理論。



提問五:您提到您的字不好看,自己只有一點慈悲心給大家看。「人間佛教」也是希望把慈悲心帶給大家,那麼要如何來培養慈悲心?



大師:在很多的利益上,人都只有想到自己。一個人要想培養慈悲心,必須先跟人調換立場,「假如你是我、假如我是你」,為人設想,慈悲心也就容易生起,如果一味地只想到自己,沒有想到別人,就沒有慈悲了;光是想到彼此的利害關係,就會處處與人計較。

慈悲,是人間佛教很重要的一點。所謂「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有時候是「熱鬧的慈悲」,哪裡有地震、哪裡有水災,你也捐錢,他也捐錢,大家都表現一下,這就很熱鬧了。

可是我家隔壁有殘障兒童、殘障老人,他們孤苦無依,沒有飯吃,我也應該去關心一下。熱鬧的慈悲好做,寂寞的慈悲比較不容易做,能可以做到「寂寞的慈悲」,即使沒有人知道的事,我也願意做,只要我心裡知道、我心裡很安慰就好,才是真正的慈悲。

慈悲,有「一時的慈悲」,但這不夠,慈悲是歷久的、是一生的,要做「一生的慈悲」。

或者,慈悲有一人的慈悲、一千人的慈悲,這也還不行,這叫做「有緣的慈悲」,應該要做「無緣的慈悲」。所謂「無緣的慈悲」,就是我跟你不是同學,不是同鄉,我和你沒有關係,不過你有困難,我要給你幫助一下。所以,佛教解釋慈悲的意思,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提問六:現在經濟是發展了,但人心很浮躁,您覺得主要缺少什麼?



大師:缺少戒定慧!



戒就是次序,大家要守法律、守戒。定,就是不要暴躁,不要衝動,有理不在高深,道理不是用在罵人的。

說到罵人,在佛經裡有個譬喻:「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如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罵人,等於送禮給人,人家不接受,我還是要自己收回來;人家不接受你的罵,你就等於是罵自己,所以不要罵人。

慧,就是要明理,懂得我們彼此都是因緣、關係存在,人生要多留一點後路,留點將來有緣再相見,不要把路走絕了。

所以說「戒定慧」,就是要有一點好心、善心,要有定力、要有智慧。(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