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知多少?

文/露  |2024.03.07
401觀看次
字級
圖/KIMI

文/露 

「粟」是一年生的狗尾草馴化而來,而去了殼的粟,變成了「小米」。聯合國指定2023年為國際小米年,小米除能烙一份香Q捲餅,搭配暖呼呼的小米粥;抑或是原住民部落特有的小米麻糬之外,我們對於這一串串大地色系穀物的身世,又有多少了解呢?

不畏貧瘠 耐受乾旱



小米在全球主要的原產及生產地,包括了印度、非洲及中國大陸北方的黃河流域等地,這些地區的氣候、環境條件可都算是乾燥、嚴峻的呢!在這樣的的錘鍊之下,小米練就了一身耐貧瘠、乾旱與病蟲害的本領,只需要一場春雨的觸發,便可期待初秋的收成。也因此,小米早在將近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被種植食用,默默維繫著家族的命脈!

或許也是惡劣環境的鍛鍊,致使每一顆顆小巧不起眼的的小米,蘊含豐富內在,何以見得呢?營養學指出:相較於其他五榖雜糧,小米是少數無麩質的鹼性穀物,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抗氧化物與可溶性纖維,對於穩定血糖、減少發炎與降低膽固醇有所助益。不只是印度阿育吠陀飲食將之列入為主要項目,中醫裡也描述小米為養胃氣、健脾益氣的滋補食材。

部落文化

神聖作物



回頭來看看我們生長的土地:台灣。19世紀以前,小米是原住民重要的糧食作物。在精神信仰方面,小米被族人視為神聖的作物,具有崇高的靈性。而在物質技術方面,原住民運用他們的觀察與智慧,在世世代代累積的經驗之中,調整小米的耕種方式,例如因應不同的氣候變異或環境屬性,來微調養護時節及田間管理。由於小米強韌的生命力,在耕作上,更容易以環境友善的方式,減少農藥、化學肥料的施作,無形之中,兼顧到維護生態多樣性的目的。另一方面,阿粨(小米粽)、小米酒等加工技術,也成為了原住民部落獨具的一項特色。

阿美族人無論在播種或收割小米時,都有必須遵守的規矩與禁忌,例如舉行播種祭、收割前要沐浴淨身、不可喝水、還有豐收祭連續數日的載歌載舞……等,都是對敏感小米精靈的一種尊敬。而魯凱族的長老們會用心保留小米的優良品種,將之傳承給下一代,這種留種機制,不但延續了土地與植物的記憶,無形之中,也將部落的文化銜接交棒下去,這是文字所無法超越的資產!

雖然各個原住民部落流傳著不同的典故與神話,但卻有著共通點,那就是對小米靈魂的敬仰!「吃果子拜樹頭」,享受豐收的同時,讓他們更加感恩惜福眼前的盤中飧。然而光復後,經濟價值較高的稻米逐漸取代了小米的種植,過往2萬公頃的壯觀小米田已不復見。但值得鼓勵的是:近年來,有意識的部落耆老與青年小眾們,不斷地朝向小米保種與原住民文化的復興之路邁進,在他們的努力下,300多個台灣原生種小米重啟資料寶庫,善與美的足跡遍布南投、宜蘭、高屏、花東等地,期許著這項傳統不至於失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