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足弓 認識腳底

文/露 |2023.11.15
338觀看次
字級
圖/Julia

文/露

「雙腳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這句話說明了足部的重要性!靠著身體的運作機制,血液由離心臟最遠的一端輸送回總本部,如此說來,適當的保護雙腳、維持良好的姿勢,正是避免身體傷害的一大原則。

人們常常著重在雙腿肌肉的訓練與養成,卻往往忽略了許多細節,而造成運動傷害或痠痛發炎。本文所要討論的「腳底盤上的足弓」就是其一,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設計,可是蘊含學問,牽起了我們日常姿勢與各種足部動作的橋梁呢!

足弓曲度 緩衝調節

足弓是由骨骼、肌腱、韌帶……等構成與連結,它就像內建的伸縮彈簧,在足部承受壓力的時候,擔負起緩衝的功能,尤其以內側足弓最為重要。足弓依照彎曲程度可分為高足弓、一般足弓與扁平足。高足弓的人腳底與地面接觸面積較小,平均壓力相對的大,容易產生局部長繭的情況;扁平足的人腳跟則會不自覺往前旋,造成姿勢性的疲勞傷害。那扁平足究竟算不算一種身體上的缺陷呢?其實,若是先天性足弓較平,在運動與正常活動下,身體會自動調節反饋機制,來應對各種動作的衝擊,與一般人是沒有區別的。知名的NBA球星林書豪就是扁平足的運動高手,只是相較之下,還是有部分限制,例如長時間走路、爬山,造成的痠痛感會較高。

另一種狀況是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的扁平足,大家不妨試著固定後腳跟,扭動腳掌前端,會發現內側足弓因為扭動而有曲度上的變化;而當我們將大拇腳指扳起,也會拉伸足底筋膜而提高足弓。接著,試著感受一下在行走的過程中,慢慢往前踏步,腳跟先著地後,帶動前腳掌向後施力推動而前行。

足弓不同曲度的這種調節特性,是讓我們從事各種活動,或是腳掌應對不同地形而設計,使我們能夠移動自如、減少跌倒或失去平衡的突發狀況。我們在活動的過程中,腳底所承受的壓力,會因為不同的走路習慣而有不同的壓迫,例如走路外八或內八等,若長時間後腳跟習慣向外作動,就很容易造成足弓塌陷。因此,我們必須時常保有自覺,把意識拉回身體:重心是否向腳外側、內側偏了?或是否不自覺的著重在某一腳?而沒有平均施力在腳盤,這些習慣性的姿勢持續過久,都會影響到身體的正常調節。時不時的拉伸腳趾頭、按摩足弓附近的穴道,也是一種對它的疼惜與保健。

愛護身體 發揮功用

身體是一部微妙的機器!與其探討什麼才是正常的構造,不如用心去感受它所帶給您的回饋,不管是舒適的、痠痛的、麻木的……都是與身體的對話。本文提到的足弓也是,它讓我們建立良好的立足點!足弓形狀其次,重要的是它的健康度,及所發揮的功能性。因為足弓可是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活動,甚至延伸到髖部,及上半身的舒適程度呢!好好愛護我們每一部分與眾不同的身體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