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余光中的西子灣

文/孫博 |2023.12.11
470觀看次
字級

文/孫博

「環島之星」列車抵達高雄站,接近下午四點半。查看手機,西子灣的日落是五點二十分,若先回飯店再去,只能與夜色相逢。此次僅在高雄留宿一晚,機不可失也。

步出車站,見到接車的司機及其他四位旅客。我提出徑直去西子灣,司機說旅行社的行程上雖無這項,但西子灣的日落是高雄的一大美景,不容錯過,馬上可以達成我的願望,大夥拍手叫好。

火速登上小客車飛駛而去。穿過愛河,五點準時到達目的地。西子灣猶如一片被火紅色染透的世界,觀景台上已經是人山人海。

放眼望去,海鷗在天空中翱翔,船隻悠悠地駛過灣口。面對這般美景,一切的言語似乎都顯得蒼白無力,也許是因為早被詩人余光中寫盡:「幾隻貨櫃船出港去追趕落日/在快要追上的一刻/──甲板都幾乎起火了/卻讓那大火球水遁而去……」(〈西子灣的黃昏〉)

太陽慢慢沉入海平線,天空的顏色由明亮的橙紅逐漸過渡到深沉的紫藍,但它並未匆匆消失,而是留下了最後的餘暉,映照在灣水上,如同一條金色的綢緞,閃爍著溫暖的光芒。

椰林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蒼翠欲滴。微風吹過,椰葉發出輕柔的沙沙聲,似乎在述說著一段悠長的故事。空氣中彌漫著鹹澀的海風,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個如夢如幻的樂園。

灣邊的男男女女欣賞著夕陽的瑰麗,爭分奪秒拍照。他們的身影在餘暉中顯得溫暖而恬靜,彷彿是一對對生活的畫家,描繪著屬於各自的羅曼蒂克。

在觀賞日落的過程中,一位本地阿婆自告奮勇,執意要為我們夫妻兩人免費拍照,還要求我倆擺出各種親密的姿勢,弄得我們哭笑不得。她邊拍邊說,把美照帶回家,日後如果遇到吵架看一看,馬上就會和好如初。據她說她就住在附近,已為上百對夫妻、戀人拍過照片,知道哪一個角度更好,我們樂意照單全收。

瞬息之間,太陽徹底沉入海平面,天空染上一抹深藍,夜幕悄然而至,阿婆也回家煮晚餐去了。這時,內子突然指著右側驚叫起來:「這兒怎麼也有中山大學?」她畢業於廣州的中山大學,顯得十分的好奇。

其實,廣州與高雄的中山大學同出一宗──都是為了弘揚孫中山先生思想而建。一九二四年,中山先生為培育人才,將廣東幾所學校合併為「國立廣東大學」,且頒授「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中山先生病故後,為永久紀念他的豐功偉績,一九二六年該校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一九五○年之後,僅稱為「中山大學」。時光流轉到一九八○年,「國立中山大學」又在西子灣畔矗立──東依壽山,西臨台灣海峽,南通高雄港,北靠柴山。校園內有平地、山地和海岸多種地形,紅磚建築與湛藍的大海相映成趣,氣勢磅礴,令人目不暇給。

兩所中山大學淵源頗深,不僅校名、校訓相同,連校歌幾乎都一樣,多年來一直保持友好關係,還在二○○八年底正式締結為姊妹校。余光中教授則是高雄中大的「鎮校之寶」,西子灣的山精海靈給了他無數的天啟,撰寫了二三十首詩篇。有鑑於此,有人稱西子灣的別名為「余子灣」、「棲詩灣」。作為半個「余粉」,我拜讀過不少教授的詩文,至今還珍藏著九卷本的《余光中集》,較長一段時間,它們成為我的枕邊書。教授的名篇〈西子灣在等你〉,更將生命寫進了中山大學:

海峽浩蕩是前景
壽山巍峨是後台
日月與眾星是大壁畫
更有長堤舉起了燈塔
把七海的巨舶都迎來
這壯闊的舞台正等待
一位主角來演出
天風與海潮都在呼喚
美麗的預言正在等待
來吧!西子灣等你到來。

教授從一九八五年受聘到中山大學,到二○一七年的隆冬仙逝,享年九十歲,安葬在高雄龍岩生命園區。他守著窗前這一灣海峽,潮起又潮落,一年復一年,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三十二載,西子灣也成了他最後的歸宿。大海是教授的最愛,「面對著海洋,就等於面對著全世界」也成了他的名言。教授曾指出西子灣最動人的景象就是落日,尤其天氣晴朗時,看著紅彤彤的夕陽從眼前一寸寸下去,接著滿天錦霞出現。

年少時,因一首家喻戶曉的〈鄉愁〉,我知道了余光中的大名;後來因為〈西子灣在等你〉,我了解到高雄有個西子灣,毗鄰就是中山大學。此次到高雄,就是為了回應教授多年前的呼喚……

三周後結束亞洲之旅,回到多倫多。突然從新聞中驚悉,余教授的遺孀范我存在高雄去世,享壽九十又二。她就是〈鄉愁〉裡的「新娘」,與教授相識相愛七十多年。作家張曉風曾形容,余光中是眾人汲飲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護井的人。

這對賢伉儷離別六年後,終可以在九泉之下相聚了。其實,詩人早就在〈三生石〉裡,和愛妻做好了下輩子的約定:「我會在對岸/苦苦守候/接你的下一班船/在荒蕪的渡口/看你漸漸地靠岸/水盡,天回/對你招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