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 田頭田尾土地公

文/鄧榮坤 |2023.04.27
906觀看次
字級
由稻草編織而成的土地公廟。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民間信仰中,土地公給人的印象是個和藹可親、睿智的老人,有需要祂幫助的地方,總是有求必應。土地公亦即「福德正神」,自古以來是鄉土的守護神,在常民文化中,是神格權力中百姓最容易直接接觸到的權力象徵。

土地公即是客家人所稱的「伯公」。據說,土地公是周武王時期的一名稅官,名為張福德,經常幫助生活困苦的民眾,做了許多好事,享壽一百零二歲。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即描寫土地公遍布各地村落,無所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土地公,也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

由於土地公廟分布極廣,除了人口密集處的磚瓦建築,宮廟內也有石頭形塑或木頭雕刻的土地公坐鎮;在偏遠的茶園、稻田或聚落,同樣可以看到繫上紅色布條的大小石頭,由虔誠的村民焚香奉祀。

不過,有人見過稻草編織成的土地公廟嗎?

在桃園新屋的農業博覽教育園區內,有一間樣貌特殊、由一根根稻草編織而成的土地公廟,廟內不但有稻草紮成的土地公,兩側還有「草本天然縱有千絲萬縷,眾生百物盡收指下乾坤」的楹聯,許多年幼的孩童路過時,都會俏皮地彎下身子,側著頭多瞧幾眼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