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時有味】蘆筍尖尖 迎來春天

文/林念慈 |2023.03.20
1894觀看次
字級
圖/Pexels

文/林念慈

蘆筍口感鮮嫩爽脆,被譽為「蔬菜之后」、「可以吃的白象牙」,連路易十五的情人龐畢度夫人也讚不絕口,稱其「愛的尖端」。這個季節確實尖尖的,那樹上的芽梢、醞釀中的花苞、玫瑰的刺,就連女子清拂花叢的玉指也像蘆筍尖,不刺,只是讓人微微搔癢,大地也因而甦醒過來。

宋朝人喜歡吃蘆筍,應該說,大宋傾心於所有美好的事物,試想陽春三月,桃花爛漫,蘆葦也抽出嫩芽──即蘆筍,正是一幅怡紅快綠的春日圖,叫人好饞。此時的蘆筍被稱為「荻芽」、「荻筍」或「蘆芽」,文人雅士莫不奉為珍饈,蘇東坡詩云:「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蔞蒿、蘆筍是春訊,而河豚又隨春汛而來,二者皆是報喜;詩人本就偏愛蘆筍,曾形容它「黃葉倒風雨,白花搖江湖」,葉子枯黃,但白花不失風骨和瀟灑,來年再綠河岸,又是一片好風景。

現代人吃的蘆筍是「石刁柏」,又名「野天門冬」,因形似蘆葦芽而改稱蘆筍,沒晒太陽的是白蘆筍,出土受光照後成為綠蘆筍,前者嫩,後者濃,各有其巧妙。早期為了迎合西餐廳的需求,台灣開始引進種植,起初因缺乏經驗,導致品項不佳,直到一九五五年,花蓮市民郭大樹先生才試植成功;又歷經幾番波折,蘆筍罐頭終於光榮出國,為國內賺取大量外匯。民國四十、五十年代,許多農村孩子刀不離手,幫忙削蘆筍以貼補家用,可謂「小兵立大功」。

圖/Unsplash

製作罐頭難免留下邊角料,拿來製作蘆筍汁正好,新奇又解渴,沒想到不起眼的邊邊角角也有春天,還記得易拉罐上美麗的金髮女郎嗎?據說那是老闆在國外一見驚豔的女子,返台後念念不忘。時光最是無情,即便是絕世美貌也定然褪色,所以說愛我要趁早,就跟蘆筍一樣,今日不採收,明天就老;想來她早已兒孫滿堂,正如長大的蘆筍莖,母莖雖不再嬌嫩,卻仍行光合作用,繼續滋養其他嫩莖。蘆筍是雌雄異株,有「男」有「女」,除了無私奉獻的「母親」,自然也有溫柔守護的「好爸爸」。

萬物甦醒,春芽萌生,宜苦,宜養肝,而蘆筍味小苦,最適合春日養生,簡單汆燙或清炒就有好滋味;春天也該錦花鮮食,不妨學杜甫以嫩槐葉蒸麵,再搭配幾根清香的蘆筍,定能口頰生香,吐出錦繡春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