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書《的》】蹲在孩子的高度上就能看見那股 好奇的炊煙

文/廖淑儀  |2022.11.20
3234觀看次
字級
《的》
圖/上誼文化提供
繪圖/junaida
繪圖/junaida

文/廖淑儀

翻開這本書,可以看到想像力的運作。可以說它一個一個堆疊,往無遠弗屆的地方去;也可以反過來感覺它愈來愈深入,不斷地往思緒的更深處鑽研。孩子會認同小女孩閉上眼睛的樣子、會被微小的事物吸引;大人則多半看見封面的字「的」,想知道小女孩如何進行說故事。

好奇心是爐灶裡的裊裊炊煙,畫家junaida劃開火柴,人們就跟隨它四處漫遊。

因為鮮少碰觸以「的」為主角的素材,junaida引發了人們的單純好奇心,所以不管小孩或大人,都願意透過感官與思緒,一路跟隨著揚升或漂浮過海。啟航的那一刻,每個人都是躍躍欲試的。

與各種事物建立關係

那份安全是從「我」啟航。「我」總是出發的起點,也是孩子在成長中最開始關注的焦點。旅行展開時,junaida不用航行也不用任何動詞,他交給讀者「的」,一開始是我的,最喜歡的大衣的,口袋裡的裡面的城堡的……「的」是什麼?我們忍不住想為「的」定義,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連結」或者「關係」,關於我的所有物的概念,還有我的東西會帶我到哪裡的想像。透過連結與關係,「我」能與各種事物建立關係,例如城堡、馬戲團,也能看見不同人的祕密。例如小丑耳朵裡總是站著小矮人,是不是他表演的所有絕招都是小矮人在耳邊悄悄傳授給他的。

這樣一來,每一頁就都是一個故事,關於為什麼去圖書館的都是動物,而住在書架中的刺蝟為何總是喜歡百科全書?關於為什麼男孩的紙飛機有一個公主飛行員,而且紙飛機能開往銀河盡頭?這些故事就像封面上小女孩帽子上的各種盛放的花草城堡與人一戴上帽子,一個一個故事就從嘴巴中吐出來,而開啟它們的鑰匙就是「的」。

然而「的」也是一種路標吧?相信會有其他人反駁。想像遠征隊在陌生地方插旗,宣告我來過一樣。利用「的」,可以讀到遠征隊究竟去了哪裡。有時候是愈來愈裡面,有時候愈走愈遠到達太陽與銀河,但有時候也只是上下左右或者身邊而已。有時候不只是在「現在」,例如回到三個魔女的小時候。甚至最後可以回到貓咪在沙發上感受到陽光的黃昏:陽光、微風、花香,那些身體的感覺。從時空記憶身體再回來自己,回到自己時多了個小小的轉圜和驚喜,然而你得翻到最後才有趣。

其實還是回歸到「我」

預先知道路線,就不叫做探險了。

透過「的」,小女孩的世界打開了。可以窺見小小腦子裡到底平常都藏著什麼東西?衣服、城堡、馬戲團、圖書館、高山、海洋、火車和旅行、民俗故事、奇幻故事、動物和女巫……。透過「的」,小女孩好像也隱約感覺到自己的定位:「我」在哪裡?「我」聽到什麼、看到什麼、聞到什麼、感觸到什麼?還有「我」是誰?

看起來是「的」,其實還是回歸到「我」,關係和路線,想像和延伸,都得透過「我」才得以實現。沒有我,也就沒有出發和抵達,沒有探險的樂趣,也沒有回歸的安定。若從後面倒過來只讀「圖」,更能清楚地看見誰是落在某個時空點上,因為一切都只是延伸而已。我可能在想像裡去了很遠,卻不會迷路,是因為我仍然在穩穩的家裡、世界裡。

junaida並沒有試圖讓孩子的好奇突破極限,他利用一頁文字一頁圖畫的嚴格限制,框架了想像的邊界。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的確不需要費力地跋山涉水。只需要蹲下來,蹲在孩子的高度上,就能看見那股好奇的炊煙。這時候,不需要junaida了,吹口氣,或許自己就能飛起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