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波光達悟 漫遊蘭嶼

文/林彥佑 |2022.10.29
3140觀看次
字級
環島蘭嶼一定會看到的龍頭岩,位於島嶼南方。圖/林彥佑
樂天知命的達悟人,最愛在海邊看海談天。圖/林彥佑
在蘭嶼,最富盛名的便是拼板舟。圖/林彥佑
蘭嶼氣象站的歷史建物也值得一訪。圖/林彥佑
從中央公路遠眺地下屋的黑色屋頂。圖/林彥佑
朗島國小背後的小饅頭岩,也同樣是族人的禁地。圖/林彥佑

文/林彥佑

提及蘭嶼,浮現於腦中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小時候讀社會課本時所提及的達悟族、拼板舟、丁字褲、飛魚祭?還是喜歡生態保育者所知曉的珠光鳳蝶,乃至於核廢料處理的問題……



大多數台灣本島人,對於蘭嶼應該帶點陌生,但卻有些熟悉。其實,要飛到蘭嶼一趟,說易不易,說難也不難,只要避開濃霧、陣風,幾乎都可成行。正逢出差教學之際,我也有幸前往蘭嶼,體驗在地的人文與自然風光。

蘭嶼和綠島一樣,都是位於台東外海的太平洋明珠。有著豐富的文化、歷史與自然風光。蘭嶼,在行政區的畫分上,有四村六部落,分別為紅頭村、朗島村、東清村、椰油村,以及野銀部落、漁人部落,每個村落都有著相同的元素,卻又有著同中求異的趣味;而島上居民,有95%以上都是達悟民族。

地下屋的拍照禁忌

我就住在野銀部落的民宿裡。野銀最為知名的便是地下屋。現存地下屋大多具有百年歷史了,部分地下屋仍有耆老居住,所以不易入內拍照──因為在地耆老普遍認為,拍照會把人的靈魂奪走,所以堅拒近距離拍人、拍屋,除非經過特別許可。

一般地下屋分為主屋、工作房、涼台3個主要部分,主屋前通常會有象徵喜訊的「靠背石」,通常以3塊為主。整個屋舍的架構與文化,充滿濃濃地在地色彩。從蜿蜒的山路往下俯瞰,可以拍到黑色屋頂的地下屋群,彷彿蓋著一襲黑布一般,獨有的視角,頗具特色。

以公路畫分出南北

沿著野銀的東81鄉道,恰好將蘭嶼南北一分為二,這是小島東西兩端到達另一端最短的距離,也是島上達悟族世居的最南界線,所有島民不喜的嫌惡設施都設在此線以南。

沿著此路可以往前氣象站,也是一個值得取景與遠眺山海的地方;氣象站更肩負著重責大任,因為無論颱風的動向、飛機起降的風速、雲層高度等,都由這裡發布。

進涼亭記得要脫鞋

穿越中央公路,便抵達紅頭村,這裡也是蘭嶼的行政中心,包括鄉公所、郵局、衛生所、警察局等。最吸引遊客的,是紅頭村海灘八代灣,可飽覽遠山、夕照……

尤其走上蘭嶼人最愛的涼亭(上涼亭記得要脫鞋子,這是蘭嶼人特有的風俗):視野一望無際,一邊是海,一邊是層層高起錯落的房舍,還有許多觀光客喜歡的美食小攤、文創小店,也值得佇足品賞。

彷彿置身歐洲山坡

紅頭村往北繞行,可抵達漁人部落、機場,尤其鄰近機場一帶、虎頭坡,只要看好航班的起降時間,便能近距離望見飛機。再往北也是一個熱鬧的村子,是為椰油村;可在這裡的鄉立圖書館、蘭嶼高中走走;高中後方有一座饅頭山,是為祖靈的墳場,是達悟族人的禁忌,只在親人往生時,才會前往;這裡的故事,雖是個避諱的話題,卻值得深入研究。

過了開元港,幾個知名景點就在不遠處展開,包括小天地、蘭嶼燈塔、鱷魚岩、坦克岩,除了這些,我更喜歡這一帶的峭壁,其高聳之姿令人震撼。偶爾綠草如茵的一片,便可望見成群的羊兒集體吃草,這種畫面,不知怎地,讓我有置身於阿爾卑斯山的感覺,一點也不假。

拼板舟的神聖象徵

逛過島嶼的西北角,往東便是朗島村,我就在朗島和師生互動,校園有著在地的達悟意象,甚是美麗;校園外正是島上的浮潛區、划拼板舟的地方 ,許多觀光客總會慕名而來,為旅程留下滿滿回憶。

過了朗島,一路筆直向東行,左耳聆聽海濤,右眼閱讀山林,我就這樣駛著摩拖車,一路抵達雙獅岩。這裡是島嶼的東北方,可以很明顯地望見兩頭獅子,彼此凝望著。

再往東,便是東清部落,我也在此地的國小服務2天,深切感受達悟族孩子的天真純樸。東清停了幾艘拼板舟,據說當地人會在飛魚祭時,將拼板舟視為最神聖的象徵,女性都得敬而遠之,只由男性負責儀式。

放逐自己忙裡偷閒

原先以為蘭嶼應該是個小小的島嶼,親自騎車繞行之後,才知道環島一圈共有38公里,島上共有4所國小、一所完全高中;總的來說,也不算是小島了 。

我就在這個小島上,流連了3天2夜,公餘時,便望著海,聽著海,看著雲卷雲舒,看著潮起潮落。把自己放逐在東海岸的島嶼,手機訊號暫時微弱,所有的俗事雜念也隨之告歇。

曾有人說過,如果不想被塵囂所羈絆,那就把自己流放到某個清幽的島嶼。儘管我不是流放,也無案牘之勞形,然而,在海上島嶼讓自己忙裡偷閒一下,也屬閑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