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大學生讀書 靜不下來

 |2008.04.23
4199觀看次
字級

逢甲閱讀調查 網路、電視是主因 53%每日閱讀1至2小時 家長老師影響偏好

【本報台中訊】今天是國際閱讀日,逢甲大學圖書館發表二○○八學生閱讀行為問卷調查,抽樣全國十所大專院校、一千五百名大學生,扣除期中、期末考期間,百分之五十三的學生每天讀書的時間為一至兩小時,百分之五十學生有閱讀困難,他們「想讀書時,卻靜不下來」。

逢甲大學舉辦「思沙龍」講座,圖書館發起閱讀行為調查,財稅、統計學副教授吳榮彬分析,受訪的大學生歸咎閱讀時間縮短、靜不下心,主要是網路、電視太誘人,搶奪閱讀時間。

逢甲建築系學生、「思沙龍」活動總監林曉曼有感而發表示,她回憶自己翻開書本,聽到電視、網路的聲音,就會不自覺放下書本,「多看一眼電視、多點一下滑鼠」。

這份問卷透過敦煌書局校園書店,調查中央、元智、逢甲、中興、東海等校,有效問卷占七成。

「如果沒有滿十八歲,我就不會去讀限制級的書?」問卷也針對大學生對圖書分級的看法,百分之四十的人,會避免閱讀色情、暴力題材,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表示,未成年時,看過限制級圖書。

調查也發現,學生的閱讀偏好,近百分之五十深受家長、老師影響,「父母規定不要讀的書,我不會讀」、「老師評價不好的書,我認為不值得再花時間去讀」;但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大學生,聽到同儕批評「爛書」,卻反而願意花時間閱讀。

台中教育大學英語系主任廖美玲認為,閱讀可區分「泛讀」或「精讀」,加上現在推動數位學習,閱讀行為有多元定義;多數人把閱讀當作休閒、增加知識,不是有系統的閱讀,才會感覺靜不下心、沒有方向。

逢甲圖書館典藏流通組長張簡誌誠表示,問卷也調查學生平均每個月,願意花至少一千元買書,百分之八十的大學生會透過書展,常逛書店,對圖書館的依賴感僅百分之二十。

張簡誌誠進一步分析,圖書館受限經費預算,以逢甲大學為例,每年經費只能藏書兩萬五千冊,新書藏書率不敵網路書店、連鎖書店流通率,也是改變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原因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