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東坡賞心十六事 九之六

文與圖/陳牧雨 |2022.07.05
1494觀看次
字級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晨興半炷茗香

「香」字有許多不同的意涵,但這裡指的是由香料製成棒、線、球、餅狀的物品,使用時以火焚燒,這樣產生的煙具芬芳美好的氣味,因此中國人便用以拜祭鬼神或驅除蚊蟲,或用來薰衣,使衣物具有香味,猶如現在的香水功能。

由於這樣的香味,會使人除煩散慮、心曠神怡,而且焚燒不同的香料,會產生不同的香味,因此古時文人漸漸把「焚香」一事,賦予更精緻的文化內涵,而逐漸形成所謂的「香道」。

東坡的好友黃庭堅字魯直,甚好此道,且自稱有「香癖」。有一次得到非常珍貴的「李後主帳中香」,高興之餘寫了兩首詩給好友兼老師的蘇東坡,於是東坡回了〈和魯直二首〉:

(一)

四句燒香偈子,隨香遍滿東南。

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二)

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

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閒。

第一首詩的意思是:你這兩首有關燒香的絕句因為寫得很好,詩及你形容的香味已從京城傳遍了江南(當時東坡在江南)。但聞香這事,不是聽聽或用想的就算了(不是聞思所及),要不要送一些來,讓我也可以用鼻子參一參你所形容的「香禪」(因為黃詩裡有「深禪想對同參」一句)。

第二首其實東坡也闡明了自己對「聞香」一道的喜愛。

至於「茗香」二字,事實上是指飲茶與焚香二事。

明代徐唯在〈茗譚〉中曾說:「焚香雅有逸韻,若無茗茶浮碗,終少一番勝緣。是故茶香二相為用,缺一不可。」可見古代文人也常在喝茶時焚香,讓茶香與焚香相互交融,使香味更多層次,也更耐人尋味。

早晨剛起床時(晨興),思慮未清,精神渙散,此時燒一炷香、沖一壺茶,讓思慮清澈,心神舒暢,是一件多麼愉快的事啊。

許多茶藝師在烹茶前,會選擇點一爐沉香,讓沉香的恬淡慢慢散發,淡雅的香味可使人放鬆心情,茶香與沉香相互交融,沁人心脾。

午倦一方藤枕

許多人經過早上的忙碌,午餐過後,血液流到消化系統,此時容易思慮不清,昏昏欲睡,因此許多人都有午睡的習慣。猶記得小時候上學,學校也都有午休的規定,稍微閉目養神,有益於下午的學習,也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提升。

古人把午休,甚至只要白天睡覺都稱為「晝寢」。晝寢除了是在繁忙生活中精神體力的充電外,其實也有一種是休閒式的晝寢。

當年劉玄德三訪諸葛亮時,聽到諸葛亮剛從晝寢醒來,吟了一首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是用「晝寢」作為對悠閒生活的最佳讚禮。

宋代詩人樓鑰也有〈晝寢〉詩:「才盡甘為世所捐,不如高臥了餘年。時逢毀譽心無諍,間有詩文手自編。老去已知身是夢,閒來更得酒中天。簾深午寂渾無念,只與白鷗相對眠。」看!生活過得多麼寫意。

宋代詩人晁說之有一首〈晝寢看壁上陳希夷〉詩:「昔人辛苦處難追,慵懶多閒自有奇。睡著不知春晝永,壁間圖像傲希夷。」

陳希夷名摶,是一位中國古代以睡覺聞名被稱為「睡仙」的奇人。詩中意思是:想追摹古人的努力辛苦是很困難的,不如學「慵懶多閒」而被稱奇人的陳摶。可見古人欽羨的「晝寢」是一種優閒自在的生活展現,而不是在忙碌之中的短暫充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