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瑣談】閩南人與客家人

文/余英馨 |2022.06.09
1684觀看次
字級

文/余英馨

台灣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有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新住民等,眾人生活在寶島,相互接納,族群融合,營造共榮共利的社會。

在各族群中,除原住民外,其餘皆屬「移民」;在眾移民中,又以閩南人及客家人占多數,故本文以此二族群為主,從爬梳史料中,管窺先民渡海來台的緣由及墾荒過程,俾能回歸生命的根源。

按《熱蘭遮城日誌》所記,自荷據時期,彰州及泉州人常用商船私運貨物,順著漳州河(即今廈門港)到台灣沿海一帶與荷蘭人交易。時台灣沿海海盜四起,當中最猖獗的,屬鄭芝龍、鄭芝虎兄弟,鄭家兄弟將本部設於台灣沿海的島嶼,且差遣部將李魁奇、鍾斌據守在廈門,打劫擄掠百姓商船。

在清代杜臻《澎湖台灣紀略》中寫道:「泉、彰市舶私與往來,不聞官司也。」由此可知,明清海防查緝不力,致使走私風氣日盛。除此,海盜常用商船載運貨品及彰、泉州人上岸,幫荷蘭人建造熱蘭遮城堡。這批登入台灣的人,起先與番民發生衝突,久之,亦有與熟番通婚者,自此定居在台灣,即今之「閩人」。

由於閩人擅長經商,不擅長農事,於是,便僱請鄰近故鄉的潮、惠粵人至台幫傭,協助開墾荒地,這批粵人被閩人稱為「客子」。

在清代藍鼎元《平台紀略》中記載這段史事:「廣東潮惠人民,在台種地傭工,謂之客子。所居莊曰客莊。人眾不下數十萬,皆無妻孥,時聞強悍。然其志在力田謀生,不敢稍萌異念。往年渡禁稍寬,皆于歲終賣穀還粵,置產贍家,春初又復之台,歲以為常。」又寫道:「台民素無土著,皆內地作奸逋逃之輩,群聚閭處,半閩、半粵。粵民全無妻室,佃耕行傭,謂之『客子』,每村落聚居千人、百人,謂之『客莊』。客莊居民,結黨尚爭,好訟樂鬥,或毆殺人,匿滅踪跡,白晝掠人牛,莫敢過問,由來舊矣。」

強悍的粵人至台墾荒,卻時常與閩人械鬥,閩粵人糾紛不斷;因此,藍鼎元上奏〈經理台灣疏〉,奏請雍正治台大計。在乾隆年間分巡台灣道尹士俍所著《台灣志略》亦寫:「自潮、惠來者,稱為客民;由漳、泉各郡來者,目為本地……下淡水(下淡水溪即今之高屏溪)多客民庄,潮、惠之人聚集耕種,每庄不下千百人。」由此可知,清朝移居高屏地區的粵人為數甚多。潮、惠的「新移民」為凝聚向心力,又將故鄉的守護神——「三山國王」信仰帶到台灣。

關於三山國王廟的事蹟,清代李元春《台灣志略》寫道:「祀粵潮州巾山、明山、獨山之神;三山在揭陽縣界,原廟在巾山之麓,賜額「明貺」。潮之諸邑,皆有祠祀。粵人來台者,咸奉其香火,故建廟云。」三山國王是客家人的精神信仰,在客家移民聚落,常見歷史悠久的三山國王廟。

自滿清至今,閩客人藉由通婚,促進文化融和;歷經多年的磨合,早已無分別,盡皆戮力同心,攜手為台灣打拚,用行動證明「愛台灣」,締造閩客共好的希望寶島,寶島得以繁榮昌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