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愈文摘】 再談儒家和儒教

 |2008.01.19
1326觀看次
字級

講到儒這個名稱,一般人都會把它和孔子聯繫起來。但是,儒家或儒教這套學問,卻不是孔子發明的。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孔子到現代不過兩千多年。孔子的學問,繼承了此前二千多年的文化成果。不是有了孔子,有了儒學、儒家或儒教的名稱,這學問才存在;而是儒學繼承了以前的優秀文化,包括神話傳說時代的文化成果,以後又不斷豐富、發展。所以,儒學或儒教有個發展過程,代表了五千年的文化成果。

中國古代神話與西方不同。在西方的神話中,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都被說成是外來的,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比如用火,西方神話說是普羅米修斯從天上偷下來的,造福人類。中國神話也講用火的起源,但說的是燧人氏發明的,不是從天上偷來的。在沒有文字以前,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伏羲氏、燧人氏、有巢氏、神農氏,都不是人名。那時候的人們沒有名字,不知道姓什麼叫什麼,就把他們對人類的貢獻作為名字。伏羲氏是遊牧時代的英雄,教人們馴養家畜;燧人氏發明用火;有巢氏教人們建造房屋;神農氏是農業的發明者,教人們定期種植、收穫。

這些例子說明,中國古代神話已經帶有很多人類社會實踐的內容。從實踐出發的中國傳統文化,一個基本的、核心的觀念,就是敬天法祖。這裡效法的祖先,既是人,又是神。要敬的天,既是神,也是祖。祖先,也是重大文明成果的發明者,後人紀念他們,把他們尊奉為神。也就是說,中國文化從原始宗教開始,就有了一個重實踐、從實際出發的傳統。這個傳統一直傳到今天,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敬天法祖延續下來,表現於道德觀念,就是「忠」、「孝」。忠孝是儒家或儒教道德觀念的核心。今後人民不必為皇帝個人及政權效忠,但對國家對中華民族還是要盡忠。古代農業生產的小農經濟社會的「孝,晨昏定省」,「父母在不遠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現在社會結構與古代不同,但對父母的愛護、關懷還是必需的。對「孝」要充實以新的內容。

中華民族的發展,是從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但目的都是要建立一個統一、和諧的國家。秦漢統一,實現了這個理想。是中國古人數千年來的共識。這個長期的過程,其中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起了積極的、核心的作用。這一點是誰也無法否認的。道家的影響也很強,但比起儒家還是要差一點。

儒教經過辛亥革命,儒教的教皇,也就是皇帝,被取消,儒教也就歸於消滅。中國國內的其他宗教,比如佛教、道教等,也受到了革命的衝擊,但不如儒教遭受的打擊厲害,所以還保持著他們的存在。儒教沒有了,但是它的思想影響還在,以儒教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的影響還在。儒教典籍中保留了大量的寶貴文獻資料,不僅屬於儒教一家,也是中華文化的共同財富,如《十三經》等。

我們要建設新文化,傳統文化是重要的資源。繼承傳統文化優秀成果的歷史責任要我們擔當。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影響著我們,我們也影響著世界。對傳統文化,需要認真研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弄清儒教是不是宗教還不是最重要的,雖然這也是繼承傳統文化優秀成果的一個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弄清哪些是精華,應該繼承發揚;哪些已經過時,需要更正修改。這個工作,五四時代就在做,但只能算是開頭。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文化高潮可能五十年以後才能出現,現在是過渡時期。我們對傳統文化研究得愈透徹,對建設新文化就愈有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