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生 皓首學術 富有三千界的任繼愈

◎鬱有學  |2008.01.19
1521觀看次
字級

任繼愈給自己定位是當個稱職的老師,希望學生能超過他。並推薦《論語》和《老子》,因為這兩本書都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一個是儒家代表,看起來容易,讀起來難,一個是道家代表,看起來難,讀起來也難。要知道自己文化的根,離不開這兩本書。任繼愈1978年底提出「儒教是宗教」,引起三個階段廣泛、深刻的探討。直至21世紀初,在孔子2000學術網站的「儒學與宗教」爭議中,把20多年來的議論推向了從未有過的高度和熱度,深深地震動了中國學術界。

北京,三裏河,南沙溝,一個人文薈萃之地。任繼愈就住在這個綠樹掩映的風水寶地。我能造訪心儀已久的著名哲學史家、宗教學家、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算是圓了我的一個夢。

任繼愈雖然九十有一,但他精神矍鑠,思想敏捷,聽他談話,所受教益令人難忘。我們的談話廣泛,但說得最多的是他的成長和學問。至此,我悟到:人世間,什麼是富有?豐富的人生,精湛的學問!任繼愈就是最富有的人!

生也有涯,學無止境

任繼愈是山東平原縣人。他抱著書本,伴著國難,一路走來,寫就了一部大書。小時候隨父母在魯南生活讀書,最後畢業於省立第一模範小學。就在這個學校,他打下了閱讀古漢語的基礎。1928年,濟南被日本侵略軍佔領,任繼愈回到老家平原縣中學讀書。1931年入北平大學附屬高中。這所高中學風寬容,有百家爭鳴的校風。學校的國文老師都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或哲學系,在他們的影響下,任繼愈讀了梁啟超、胡適、馮友蘭等關於老子生卒年代的爭論文章,這對他「哲學情結」的形成產生了影響。1934年,他如願以償地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在他看來,「哲學」才是尋找真理和真正人生歸宿學問。自他義無反顧地踏入哲學殿堂,直到今天,仍然念茲在茲,抱定「生也有涯,學無止境」的態度,心繫中國哲學、中國文化、中國宗教。

讀大學期間發生「七‧七」事變,平津淪陷,北京大學被迫南遷,與清華、南開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大」。南遷途中,由湖南到雲南一段參加了由聞一多率領的「湘黔滇旅行團」,徒步兩個多月,行程一千三百多公里,目睹農村的敗落和農民的貧困,這使他從此以一種憂患意識來探究中國傳統文化。

1939年,北京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恢復招收研究生制度,他考取了湯用彤的研究生。1941年畢業留校任教,歷任北大哲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1964年調離北大,籌建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1978年後,歸屬中國社會科學院),擔任所長直至1987年被任命為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2005 年擔任該館名譽館長。

湯用彤是著名的佛教史專家,任繼愈跟隨他朝夕相處達三十年之久,先當學生,後當助手。湯用彤的學術觀點和治學方法,都對任繼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湯用彤晚年,希望任繼愈協助他重寫一部中國佛教史,但直到1964年病逝,這個願望都未能實現。為了完成湯用彤的遺願,任繼愈傾注極大的熱情和精力,主持編寫八卷本《中國佛教史》。

成長之路上的師友

在研究哲學的道路上,對他有終生影響的老師除了湯用彤之外,還有賀麟和熊十力。賀麟是他大學畢業論文《朱子哲學》的指導老師,也是他讀研究生時的副導師,指導他研讀西方倫理學和哲學史。在昆明時,賀麟經常對任繼愈講宗教對文化的重要性,認為宗教與文化是一回事,光從哲學著作中還不足以認識西方文化的全部。經過多年的摸索,直到進入老年,任繼愈才體會到賀麟這一見解的深刻和正確,從而堅信宗教是人類知識的源頭,不瞭解一個民族的宗教,即無法認識一個民族的文化。

熊十力是現代新儒學的中心開啟性人物。1935年任繼愈就選修熊十力的「佛家名相通釋」課,同時閱讀其《新唯識論》。1939年,在準備撰寫報考研究生的資格論文《王陽明哲學》時,也不時向熊十力請教。熊十力教書育人,嫉惡如仇的品格,感染了任繼愈。熊十力常告誡學生:做學問不能甘居下游,要做學問就要立志,當一流的學者,沒有這個志向,就不要做學問。讓任繼愈懂得了應當走的路和如何去走,成為他「永遠不能忘的老師」。

此外,與清華大學馮友蘭的關係也甚為密切。任繼愈在高中時就讀過他的著作。讀大學時聽過馮友蘭關於社會道德變遷的學術報告,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在西南聯大時,任繼愈選修了馮友蘭的朱子哲學課,留校任教後,還曾代馮友蘭先生講授中國哲學史,教材就是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是用西方邏輯分析方法分析中國傳統哲學概念,創建了自己的哲學體系,表現出高度抽象的概括能力和條理清晰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不事雕琢的簡重文風,對任繼愈都有不少影響。

任繼愈與馮友蘭還有很近的姻親關係。任繼愈在聯大任教期間,經中文系羅常培教授介紹,結識了當時在中文系求學的馮鐘芸。1946年回到北京兩人結婚成家。馮鐘芸後來也成為北大中文系教授。馮鐘芸的父親馮景蘭(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馮友蘭的胞弟,同時也是著名作家、中國文學史家馮沅君(丈夫陸侃如)的胞兄。這樣,任繼愈就成了馮友蘭、馮沅君的侄女婿。另外,著名哲學家張岱年是馮友蘭的堂妹夫。通過這樣的姻親關係,現代中國學術界,尤其是哲學界的一些代表人物,就都成了任繼愈的師友或親戚。

卓越的學術理念

任繼愈是有大師之稱的著名學者,宗教研究成就卓著,主要表現是:

(一)提供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一

儒教是不是宗教,在我國古代本來不成為問題,但「五四」以後,卻成為學術界一直爭論的主要問題之一。學術界的主流看法認為儒教不是宗教,因為它既沒有宗教的外在形式,也沒有「上帝」崇拜、「天國」信仰等宗教的內容。但任繼愈經過長期的思考,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連續發表了《論儒教的形成》、《朱熹與宗教》、《儒教的再評價》等論文,論證儒教是宗教,提出了儒教宗教說,引起了學術界的討論,深化了此後對中國宗教、中國文化的研究。

任繼愈認為,中國古代的宗教是「儒教」。這是從它發展成熟以後給以定名的,但在成熟以前,已有一些後來儒教的基本要求、基本信仰。因此,任先生把儒教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前儒教(殷周開始到春秋戰國)、準儒教(漢代到隋唐)和儒教(宋到「五四」時期)。前儒教,提出了以昊天上帝為信奉中心。準儒教,推出了以孔子為教主的經學神學系統。魏晉南北朝時期建立了「三教」。儒教入世,佛、道出世,但三教都尊奉忠、孝的三綱原則,共同教化天下。

儒教成為完整宗教形態,應從北宋算起,朱熹把它完善化。現在學術界習慣地稱為理學或道學的體系,任繼愈稱之為儒教。宋以後,三教合一已成定局,儒教佔有絕對的優勢,吸納了佛、道二教的心性理論和宗教修練方法,終於從三教鼎立到三教合一,以儒教為主,以佛教、道教為輔,形成完整的中國宗教體系。

在儒教形成過程中,禪宗起到了重要的橋樑作用。禪宗宣稱禪學不需離開日常生活,「運水搬柴,無非妙道」。既然運水搬柴可以見性明心,為什麼事父事君就不是妙道?由禪到儒只差一小步,宋儒就是按照禪宗的思維方式,把宗教修養方式又向前邁了一步,把宗教修養與社會生活打成一片,「極高明而道中庸」,完成儒教的建立。因此,沒有佛教就沒有儒教,以反佛自命的宋儒,沒有不受佛教洗禮的,骨子裡是佛教的嫡系傳人。「佛教得儒教而廣,儒教得佛教而深」。從此,中國佛教與儒教同命運、共興衰。

任繼愈認為,儒教、佛教、道教三者的關係是中國思想史、宗教史上的頭等大事,三教之間的對立互動,構成了千年來中國宗教史、思想史的總畫面。三教合一,則是中國思想史、宗教史的發展過程和最終歸宿。但「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後,三教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北宋以後,佛、道兩教屈從於儒教。儒教吸收了佛、道兩教的宗教修養方法,以及不計較世俗利害,不貪圖物質要求的禁欲主義,來加強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安貧樂道,口不言利,溫順和平,與人無爭,成了儒教為人處世的基本教義。

(二)梳理佛教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佛教起源於古天竺,但傳入中國後就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中華民族文化支柱之一。在漫長的中國化過程中,中國佛教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任繼愈把這些特點概括為三個方面。

其一,變化性。隨著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中國佛教密切配合不同時代的需要,不斷充實、改變著它的內容和形式。

其二,協調性和包容性。中國佛教以判教的方法,去調和佛教內部教義的分歧和教派的紛爭,認為各種經典都是佛說,只是由於時間、地點、聽眾理解水準不齊,才有針對性地宣講不同的道理。中國佛教與同時並存的不同宗教信仰,如儒教和道教,也採取容納、吸收、協調的態度。

其三,創造性。中國佛教般若學在西晉時期廣泛流行,「六家七宗」應時而起。這些流派都是對般若性空義提出的不同闡釋。隋唐時期,進入中國佛教的創造發展階段,最能代表中國佛教創造性的,是許多宗派開創者的著作,如智顗、法藏、澄觀,以及後來各派湧現的中興祖師,如宗密、湛然等人的著作,都以注釋或講解佛典的方式建立各自的佛教理論體系,豐富了中國佛教的內容,開創了佛教理論中國化的新局面。禪宗的慧能,更是離開經典,直抒胸意,創建了完全中國化的佛教。

從上述特點,可以清楚佛教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佛教作為一個宗教,它所影響的只是社會上對佛教有虔誠的宗教信仰或宗教感情的人;但作為一種文化,它已經與中國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成為籠罩著整個民族精神生活的巨大背景。

任何一個在這個背景中生活的中國人,都不可能不受其影響。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與中國儒教的代表孔子、道教代表人物老子並稱「三聖」。中國各族人民都沒有把佛教祖師當成外國人,而且受到普遍尊敬。由此可見佛教文化深入人心之深廣。

(三)主持編寫《中華大藏經》

為給佛教文化研究提供可靠的版本資料,同時也為僧眾諷誦供奉提供便利,任繼愈傾注極大的精力,主持編輯《中華大藏經》。這項規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由他負全責,從1982年開始啟動,前後歷時十二年,共107冊,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為中國文化遺產的保存和新時代的佛教文化建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謙虛面對成就

真正的大師都是謙虛的。任繼愈的學術研究和成就,受到了中外學術界、文化界和佛教界的高度讚譽。當然,他的貢獻還只表現在學術上,他為社會服務不遺餘力,在中國國圖任上十八年,他為國家圖書館的規範化、現代化、人性化建設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但對這一切他都看得很平淡,用他的話說:「個人做出點成績,主要在大環境,也看機遇,個人的作用微乎其微。既然生為一個人,就要認真去做一個人,切不可貪天之功,自己膨脹起來,我深感很多成績是機遇造成的。活到老,學到老。活著,就要不失時機地為別人,為未來的社會盡力。」「生也有涯,學無止境,」這是任繼愈的座右銘。這些感人的話,也是激勵後來者的前行路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