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2008 我當家》系列/人文篇 全球化的文化自主性

 |2008.01.08
2034觀看次
字級

去疆界的「全球化」已成二十一世紀主流,因為全球化打破疆界的特性,多元文化的交流與重構巳無法遏止,多元文化並且透過對話產生融合,促使異質的文化經驗得以交相混雜,於是如何避免成為「文化帝國主義」的受害者,與多元文化和平共存,並保持和發展自己文化的根,是當前全球共同的重要課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保持文化自主的方式,就是將文化根植於自己的土壤,依據春夏秋冬節氣所產生的生活韻律、或是長遠的宗教、歷史和美學所延伸出來的文化元素,形塑出一種內涵,這種內涵構成了生活方式,而我們除了會學外國在元旦放煙火秀,還有什麼文化內涵?

我們一直高唱文化立國口號,孔子說:「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孔子的意思是說落後地區的人,沒有一種深刻的文化內涵,就沒有很強的生命力,而夏朝與殷商因為它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所以它的精神與文化則流傳下來了。

文化內涵是什麼?梁漱溟先生有一句極動人而通俗的解釋,他認為是一個社會過日子的方法。文化內涵講的是人,易經說「人文化成」,簡單的解釋就是指親近文化涵養成人。一部文化史就是人文化成的歷史,從孔孟開始講人性,強調文化薰陶,到了宋明理學講變化氣質,都在建構「人文精神」。什麼是人文化成呢?即是透過與文化的親近,養成一種心靈的品味,一種生命的內涵,一種氣質的薰陶,一種人對自己做為人的自尊,以及對他人的尊重,更是不斷致力於提升人類生活的水平及精神的境界。

這樣的境界與內涵分兩個層次,一個是所謂的人文素養,其中包括美學、文學、史學、哲學、音樂、美術、戲劇,以及各式各樣的藝術。一個是透過共同的記憶,包括古蹟、老樹、文獻、信仰、傳說及技藝等,形成文化,再由許多人憑著對文化的熱愛,保存與發揚,由歷史中型塑文化的精神,讓人們有生命一體的歸屬感,這種人文內涵,就是社會的生命。

歐洲各國就浸淫在這般的內涵中,人置身其間,被音樂、美術、建築以及彌漫的人文氣息,慢慢的感動,心靈在此間深邃的垂釣。如果在台灣我們能營造深刻的文化內涵,讓心靈在此休憩、讓精神在此甦醒,社會的風氣將為之化成;如果在台灣能營造優雅的人文氛圍,讓智者在此垂釣、讓人民在此思索,心靈就會走向質樸簡靜。

正在向下沉淪的台灣,唯有文化可以成為最後的救贖,雖然明知政治人物不可能有這樣的認知,我們仍要呼籲請給我們一個尊重文化的國度、一個活潑文化的社會、一個豐盈文化內涵的個人,讓台灣可以由粗暴無禮融化為溫文儒雅、讓政治從寡廉鮮恥轉變為知恥、讓政黨從自私自利改換為一心為民,讓所有的風俗、習慣、宗教、語言、哲學、科學、文學都能以豐盈的文化為內涵,台灣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五之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