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培育特殊人才 返鄉貢獻所學

陳雪麗(新北市╲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2019.07.19
2460觀看次
字級

因應原住民族委員會提出土木、法律、老年服務、地政、農業科學、環境工程學、電資工程學、企業管理學、服飾學及音樂學等類別,需要更多原住民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高教司從一○八學年起,專案調高這些類別招收原住民學生的人數,從外加百分之二提高到百分之五,以照顧原住民學生的學習需求。

另鼓勵各大學校系從一○九學年的大學個人申請,無論是原住民、新住民、客家或海外歸國學生,皆可將「族群文化學習」成果納入備審資料,由各校系視需求為特定族群加分。

原民會鼓勵原住民就讀前述類別科系,約略可見期望原住民返回部落服務,多元創作原住民音樂、發揚原住民服飾、圖騰、文化等,細思卻有諸多問題待討論。

若著眼於「族群文化學習」成果,筆者會提問:「誰可以教?」以目前高中職階段的課程與師資,除了具有原民身分的少數教師或另有研究者之外,誰可引導高中職生做出極具特色的族群文化議題討論?

在缺乏課程師資配套的窘境中,如何列舉「族群文化學習」成果?也許包括參加客語演講比賽、客語能力認證、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等,或者參與賽夏族矮靈祭、達悟族飛魚祭等慶典助理、表演人員。

能臚列此項目者,仍限於申請者在部落的學習與活動參與,或者有賴非原住民教師以有限想像力提出的單面向議題。舉例言之,創作民族音樂的導師,很難教導藏族、彝族的天生歌手學員,唱出極具民族深度的靈魂之歌。光是少數民族語言、生活習俗等就很難跨越。

教育部若僅專案調高大學的錄取人數,就樂觀其成寄望他們將來會返鄉服務,或對原住民音樂、服飾、文化傳播有貢獻嗎?筆者提醒:教學內容課程設計,能針對原住民等學生進行調整與量身訂做嗎?若大學學系申請外加招收,教師仍以原來觀點與課程授課,真能呼應且解決原住民族委員會需培養更多原住民人才的需求嗎?

倘若這些相關課程配套都付之闕如,看不到真心誠意耕耘原住民等文化的決心與行動力。在當前少子化的情況下,不難想像大學為擴增學生來源,當然樂意外加學生名額,需注意的是,樂意外加不等於已準備妥當。

採提高外加名額的作法,其實隱含保障學習弱勢,或認為他們就是學習弱勢者的意味,筆者不贊成戴著有色眼鏡,人各有天賦潛能,成績不是唯一。

試想:原住民學生是為申請校系審查加分,才勉為其難學習族群文化?還是與生俱來流著祖先的血液,發自骨子裡的熱血沸騰,自主性地融入當代族群議題研究?

政府若想積極培育特殊人才,必須展現誠意與決心,筆者建議可規畫採公費培選孵育優質人才,確保有足夠人才返回家鄉落地耕耘、服務部落、創新發揚多元族群文化,新住民甚可在南向政策有所協助發揮,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陳雪麗(新北市╲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