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法寶再現 (3) 大藏經通俗講座 中印佛教流傳

文/佛光山藏經樓 |2019.07.17
1493觀看次
字級

文/佛光山藏經樓

佛陀成道後,說法三百餘會,留下無數的身教與言教。佛陀入滅後,弟子為了避免遺教散佚,同時確立教法,以防日後產生異端,於是經過數次的結集,輯成「三藏十二部經典」流傳於世。

為讓社會大眾了解大藏經的由來、內容與傳播歷程,佛光山藏經樓、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八月十日至十一日將舉辦「穿越時空.法寶再現──大藏經通俗講座」,共安排四個主題:

主題一:佛法東來.西行求法(八月十日上午十時至十二時)

佛陀最初在印度弘化時,是以摩揭陀國語言傳述,爾後有梵文及巴利文記載。東漢時代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此後漸漸蓬勃發展,主要得力於經典的漢譯。最初來華西域僧人為迦葉摩騰與竺法蘭,並譯出《四十二章經》,成為中國第一部佛經,日後陸續有僧人來華譯經。由於所譯經典「諸未盡善」及不完備,進而西行求法,如三國時代朱士行,隨後陸續有法顯、玄奘等高僧前往印度取經。由於中外歷代僧人不畏生死艱難的求法,佛教傳入中國以後,透過譯經、寫經、刻經,經典日漸浩繁,佛教對中華文化的形成,世界的文明發展,起了重大影響。

本主題邀請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主講,講述佛教流傳的原因、流傳的路線及流傳的方式等。

主題二:大藏經的形成(八月十日下午二時至四時)

佛經的流傳約經過背誦、書寫、印刷三個時代。佛世時,靠口耳相傳;佛陀入滅後,弟子的經典結集,於一世紀頃開始使用文字記載佛法,當時紙張尚未發明,抄寫於貝多羅葉上,稱為「貝葉經」;鏤刻於銅鍱金屬板上,稱為「銅板經」。傳至中國除了紙張的抄寫外,也有刻在石頭上,如「房山石經」;以及刻在木頭上,如宋太祖開寶四年開雕木板印刷大藏經《開寶藏》,為中國第一部大藏經。

本主題邀請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主講,探討經典的結集、譯經、抄經、刻經、俗講、經變、信仰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