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5】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52

星雲大師 |2019.03.21
1580觀看次
字級
大師於1991年應邀至日本朝日新聞館講「人心、命運、金錢」,由慈惠法師擔任日文翻譯。圖/佛光山提供
日本山梨縣忍野八海。 圖/人間社記者李明軒

佛教對「經濟問題」的看法 8
文/星雲大師

如何處理財富?

【問】前面講了那麼多關於世間的財富,現在想請問大師,佛教有什麼樣的理財之道?佛教認為人生最大、最值得追求的財富是什麼?

【答】錢財是物質生活的基本條件,一般人莫不希求安樂富有。在經典中,佛陀固然以毒蛇比喻黃金,但也不反對以正當的方法賺取淨財,所謂「有錢是福報,會用錢才是智慧」,錢財只要用於正途,都是累積福德的資糧。因此,佛教主張賺取正當的財富之外,更應進一步過合理的經濟生活。
「合理的經濟生活」包括擁有正當的職業、財富運用得當,以及懂得開源節流等。在《般泥洹經》、《雜阿含經》和《心地觀經》中都提到,智者居家應「恭儉節用」,合理消費,一分作為日常家用,一分儲存以備急需,一分幫助親戚朋友,一分布施培德。如果「懶惰懈怠、賭博嬉戲、喝酒放逸、飲食無度、親近惡人、邪淫浪蕩」,錢財便會很快的耗用殆盡。
此外,佛經也告訴我們,財富為「五家共有」,終有散壞的時候,能夠布施結緣,擁有「信、戒、慚、愧、聞、施、慧」,以及「六度」、「四攝」等法財,才是究竟的財富。
也就是說,學佛不一定要以窮苦為清高,佛教鼓勵在家信眾可以榮華富貴,可以營生聚財,如《大寶積經》說:「在家菩薩如法集聚錢財,非不如法。」只要「平直正求」,而且有了財富以後要「給事父母妻子,給施親友、眷屬、知識,然後施法」。
有了金錢財富,還要懂得怎樣處理自己的財富,這才是重要的課題。在《雜阿含經》裡面有一首偈語說:「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意思是說:假如你每一個月有十萬元的收入,應該拿出四萬元來經營事業;兩萬元做為家庭生活所需;兩萬元儲蓄以應不時之需;剩餘之兩萬元用以布施,回饋社會,救濟貧乏。
此外,在《大寶積經》中,佛陀以波斯匿王為例,告訴我們財富處理的方法。由於波斯匿王已經不需要為生活計算,因此分作三分:三分之一用來供養宗教;三分之一用來救濟貧窮;三分之一用來奉獻給國家作為資源。
在《涅槃經》中,對財富的處理方法則說,除了生活所需之外,分為四分:一分供養父母妻子,一分補助僕傭屬下,一分施給親屬朋友,一分奉事國家沙門。

有錢福報 會用錢是智慧

以上是佛教處理財富的方法。至於我個人的理財哲學是:把錢全部花在必要的開銷上,沒有錢了再努力賺回來,否則錢太多就會怠惰。我個人從小在貧困的家庭中長大,但我很會用錢,我經常把一個錢當作十個錢來用,甚至我把明年的錢,今年就用了。我們在「日日難過日日過」的生活下,將每一分淨財都用在培養人才、弘法利生的佛教事業上。因此佛光山並不矯情的視金錢為罪惡,也不濫用金錢、積聚金錢,使金錢成為罪惡的淵源,我們的信念是要藉著佛教的力量,把苦難的娑婆世界建設成富樂的人間淨土。所以錢財的處理運用,不在有無多少,而在觀念的正不正確,以及會不會用錢。有錢而不會用錢,和貧窮一樣匱乏,因此我常說「有錢是福報,會用錢才是智慧」。
當初我創建佛光山的時候,一開始就先確立佛教處理錢財的方法。我告訴佛光山的徒眾,佛教振興之道,在於佛教有人才、有淨財、有道業、有事業,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乏淨財,無法成事。此外,我手擬佛光人守則,明訂佛光人不能私自化緣、私建道場、私置產業、私蓄錢財,而且申令管錢的人不可掌權,掌權的人不能管錢;大職事有權,小職事管錢;有錢,要為佛教和社會用了,不可以儲存。
很多人看到佛光山一棟棟金碧輝煌的建築,但很少有人知道佛光山經常無隔宿之糧,甚至一直舉債度日。三十多年來,我最高興的倒不是將十方信施淨財用於建設道場,我最歡喜的事是將錢財用來培養人才。一千多個僧眾,他們弘教說法,長於解除信徒疑難;他們住持道場,善於行政法務;他們在世界各地參學,通曉各國語言;他們把佛教帶向人間化、現代化、生活化、國際化,這是對信徒布施淨財的最大回饋。
我也經常告訴信徒,應該追求另類的財富,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金錢。如果擁有了智慧、人緣、勤勞、信念、健康及平安也是財富;相反的,富裕的人如果煩惱很多、夫妻經常吵架,有錢又有什麼用呢?
話說有一個平凡的農夫,經常告訴人家,說他是全國最有錢的富翁。稅捐處聽到之後,就想扣他的稅,問他是不是自承為世上最富有的人?農夫確認之後,稅務人員就問他:「你有哪些財富呢?」農夫說:「第一,我的身體很健康,再者我有一位賢慧的妻子,我還有一群孝順的兒女,更重要的是,我每天愉快的工作,到了秋冬的時候,農產品都會有很好的收成,你說我怎麼不是世上最富有的人呢?」一個人即使錢財不多,但是孩子聰明、夫妻相愛,這也是人生的財富。
多年前,我曾應邀在日本市中心的朝日新聞紀念館舉行一場以「人心、命運、金錢」為主題的佛學講座。當時我說,日本是一個經濟大國,物質生活極為豐富,人們普遍關心前途、命運、金錢,較少重視心靈淨化。
其實這三者是互為因果關係的,心好命就好,命好錢就多,真正的財富在身體的健康、內心的滿足、正確的信仰、包容的心胸、前途的美好、生活的幸福、眷屬的和諧、靈巧的智慧及發掘自我本性的能源,只要心靈能夠淨化,這些內財自然具備。
這些觀念透過慈惠法師的日文翻譯,許多日本大眾同表大夢初醒,內心感到無比歡喜。其中,日中問題研究會矢野會長更表示:「過去時常自問,人生所為何來?不覺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如今聽大師一席開示後,知道命運操之在我,命運由自己創造,知道人生有輪迴、有來生,無形中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說:「今生雖苦,但可以創造未來的人生。」一個人能對未來充滿希望,這就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總之,佛教認為真正的財富,不一定要看銀行裡的存款,也不一定指土地、房屋、黃金、白銀,這些都是五家所共有,個人無法獨得;人生唯有佛法、信仰、慈悲、發心、滿足、歡喜、慚愧、人緣、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財富。(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