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散步】走訪大稻埕

文/陳柔臻 |2018.07.23
1082觀看次
字級

文/陳柔臻

幾年前,自行車運動開始風靡台灣,許多人家裡都添購了配備,學校的同事們常常相約利用下班時間,沿著河岸自行車步道,從淡水騎到大稻埕,在寧夏夜市享用美味的小吃。當時,對大稻埕的印象只等同於寧夏夜市。粗淺的理解大概只有「大稻埕」是指晒穀的地方,從清代開始,因為淡水河水運帶動經濟發展,曾經是台灣北部商業發達又繁榮的所在,隨著淡水河的淤積,大稻埕也失去其功能,而漸漸沒落。

不論是迪化街、永樂市場還是圓環,在我原本的認知中都是逐漸失去光環的地方,而每每開車經過,周邊道路和建築物的雜亂景象也散發著蕭條的味道,或許我從來不曾真正認識大稻埕。

這次,正午之前,沿著淡水河腳踏車步道,騎車來到慈聖宮,這裡以美食小吃攤聞名,在廟前一字排開的攤販、廣場擺放的桌椅,簡樸的模樣,和台北現代都市的意象大異其趣,不過這就是台北吧!

嶄新的摩天大樓裡夾雜著老房子、古蹟與小巷弄。以往總是匆匆從大馬路經過,路邊的房子只覺得老舊,看不出熱鬧,也從來無法吸引我的目光。這回沿著迪化街散步,發現兩旁的街屋和騎樓應是早期閩南建築的特徵,兩層樓的樓房修整過,保留了些許過去的模樣,洋樓式的街屋加上拱圈結構的騎樓,頗具姿色,與我之前想像的模樣截然不同。傳統的老商鋪之間,出現了許多新氣象,將堅果、年貨轉型成新創意的店家也不少,在極力保存古蹟樣貌的迪化街上,傳統與創新並存。

來到波麗路,三○年代的高級西餐廳。如今雖然看不出一點「奢華」的影子,但坐在裡頭品嘗口感軟嫩的招牌牛舌,倒也能神遊想像當時上流社會、藝術家和文人齊聚的風情。

走訪大稻埕,不若以往總是匆匆一瞥,此回細細遊賞,看見了這個地方不同的面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