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文化中華與兩岸關係

邱立本 |2018.07.06
1318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邱立本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

台灣在全球華人的形象,長期以來就是文化中華的重鎮。從古典的中華文化底蘊,到生活上的溫良恭儉讓,都展示台灣的特色,讓來自中國大陸的媒體讚美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都因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滲透到很多人的內心深處,重視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都是大家深信的價值,有諸內則形於外,成為台灣軟實力不可或缺的一環。

但這樣的優勢,近年卻慢慢自我削弱,甚至出現自毀長城的局面。由於台獨勢力的升起,從執政黨到綠營的論述,都在「去中國化」,將中華文化扣上了紅帽子,指責中華文化與中共密不可分,台灣要嚴加區隔,避免被中共勢力所乘,而親日的論述則愈來愈流行,強調日本殖民統治對台灣現代化的重要性,也不忘日本社會的管理、衛生與細緻之處,認為台灣與日本擁有更多的緣分,台獨勢力也不斷在推動「遠中近日」的價值觀。

不過這樣的價值觀,背離了台灣民眾的認知。台灣老百姓對媽祖的信仰,與政治無關,台灣人在日本殖民之前,學習漢文的經典與唐詩宋詞,都有悠久的歷史,又如何扯上與中共有關。反共變成了反華,這是過去兩蔣時期都不會做的事情,但如今綠營以為自己可以隻手遮天,誤導民間,它透過政府的政策傾斜,在博物館與媒體的歷史敘述中,以日本的殖民史觀為主導,而在文化經費的撥款上,也不斷局限於所謂本土研究,而視中華文化為「外來政權」的特色,製造學術上的「一台一中」的對立。當然,最重要的是在教科書上,將中華民國的史觀與價值淘空,偷梁換柱,讓新一代的價值觀也全部改變;更不要說在主流媒體的操控上,推動台獨的論述。

但文化中華的力量,在台灣民間仍然是「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激流,動能非常強大,力抗政治力的操作。媽祖的魂魄,深入人心,與閩南地區的老百姓都是緊密相連,又怎可以被政治所強行斷裂。而文化中華的基本倫理,其實就是「溫潤」二字,這也是台灣人情味濃厚的內在力量,又怎麼可能會被政治淹沒。

更重要的是,文化中華是民間的一股暖流,撫慰了多少在台獨氣氛下的民眾,讓他們更加懷念昔日中小學的中華文化教材,重視仁義之道,難忘忠孝傳家,不能以抗威權主義的名義,一筆抹煞。用西方的比喻,中華文化就像嬰兒,不能在倒洗澡水的時候,將嬰兒也倒掉。歷盡政治權力傾軋,台灣社會開始沉澱反思,「去中國化」的官方政策,是否合乎台灣人的利益。

尤其是大陸的經濟發展蓬勃,創新的浪潮領先全球,吸引各國的最佳人才,而台灣的新一代,甚至是用腳投票,往大陸升學或就業。

今年台灣最優秀的中學畢業生,很多都選擇到北大、清華、復旦等名校,而不是只去台大。 這也釋放了一個重要的訊號,執政的民進黨「去中國化」政策已經失敗,而關鍵就是經濟與文化。從家長與學生的角度來看,今天的中國大陸正代表機遇,而台灣的中華文化底蘊,恰好成為重大優勢,可以加入大陸澎湃的發展勢頭中,分享大陸高新科技的紅利。

這也是兩岸關係的最新變數。在經濟背後,其實就是文化的動力。大陸近年極力提倡中華文化傳統,電視節目的中華詩詞比賽,氣氛熱烈,而台灣一些年輕人也參與競賽,兩岸新一代共同回歸古典的智慧,迎向現代化的願景,為兩岸關係譜出新的希望旋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