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觀人之道

人間社記者張彬彬 |2018.01.28
9596觀看次
字級
妙凡法師
慧屏法師
吳欽杉居士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

如何超越自己的分別心、觀人自在?在佛光山藏經樓法寶堂舉行的福慧家園共修會,元月二十一日講座主題「觀人、用人、管人─談觀人之道」,禮請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吳欽杉與理事郭銘群與談,藉由學佛與行佛體驗,分享觀人之道與做人處事的妙方。

妙凡法師表示,如何觀人、用人、與人相處,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人與人之間,要了解對方的個性與喜好,相處才不會有問題,眾生皆有佛性,修行要能改進與改變,學習認錯、力行三好、四給、拜佛與懺悔,有覺悟才會反省自己,以慈悲、平等的心來看待所有因緣,方能超越自己。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妙凡法師教導大家,遇到逆境,應對的行為、語言與態度很重要,若能以慈悲、忍耐與平等的心來祝福此因緣,一切就會過去。此外,在身、口、意上要謹守分寸,不多話、不傳是非,心中有主見、有價值觀、有信仰,才能安住於佛道、讓三業清淨。

如何觀人?慧屏法師提到,自己看人時,會重視此人對待每個人是否平等?對事是否能接受事情的變化?對物會不會珍惜?並說明大家都想當好人,當身邊遇到一般人都不願意扮演的壞人時,除了轉念之外,更要感謝他示現各種因緣,讓我們能藉境練心、讓生命增添色彩。慧屏法師也期許大家,面對所有人,要知而不著;面對境界,要能反觀自心,內心要有力量去扭轉。

吳欽杉分享,星雲大師曾將團體中常見到的幾種人,分為幾種面向,例如:沒有主見的人,容易隨波逐流;立場不穩的人,唯利是圖;思想偏激的人,沒有公平與正直的性格;行事武斷的人,不能接納別人的意見;沉默寡言的人,不喜歡表達意見;智慧圓融的人,事理兼顧,處事圓融,也是在任何團體中,最受人歡迎的。

學佛後,以智慧圓融為努力目標的吳欽杉,勉勵大家在團體中要多用欣賞別人的優點,用正面的角度來看事情,以服務的心態來看到大家的需要,凡事考慮團體的利益,將人間佛教「常住第一,自己第二」的善美觀念融入生活。

郭銘群提到自己觀人之道,即是誠信與守時。星雲大師教導,善於觀人,才有知人之明,也是用人的先決條件,例如:敦厚之人可託大事、謹慎之人可成大功、勤奮之人可創事業、忍辱之人可致祥和。人生有八苦,藉由萬種人、萬種事、萬種因緣來考驗自己是否有修行,也是成長的關鍵。

「給人歡喜,自己就會得到歡喜。」郭銘群分享,學佛讓自己觀念改變,懂因緣就能了解,每一個逆境都是必修的功課,只要心存善念、力行三好與四給,磁場就會改變,懺悔業障,也可以改變因緣,是人生很大的助力。感謝有因緣跟隨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奉行星雲大師的教導:要時時往好處想,做個給人接受的人,對自己的生活、事業與道業,都有很大的幫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