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國學談】菩薩妖精一念之間誰心動?

文/曹珊 |2018.01.10
1087觀看次
字級

文/曹珊

《西遊記》第十六回及十七回說道:唐三藏與孫悟空行至觀音禪院,因那猴虛榮心作祟,拿出錦襴佛衣在賣弄,先被小人覬覦,後被那黑風山賊怪趁火打劫,引來一場是非波折。

孫悟空雖神通廣大,但那黑熊精亦精通多門神通,武力與那孫悟空平分秋色。孫悟空與那黑熊精戰個平手,想著:若想趁早從黑風山取回唐三藏失竊的袈裟,不至於耽擱取經行程──便是向那南海普陀山觀音菩薩求救是也。

觀音以慈悲之心,助那孫悟空下界去拿那妖精,二氏來到黑風山。瞧見在那山坡前,「走出一個道人,手拿著一個玻璃盤兒,盤內安著兩粒仙丹」,原來是黑熊精之朋友凌虛子,孫悟空當場放潑那蒼狼精,又心生一計來。

吳承恩如此著筆道:行者見了,笑道:「造化!造化!老孫也是便益,菩薩也是省力。我悟空有一句話兒,叫做將計就計,不知菩薩可肯依我?」菩薩道:「你說。」

行者說道:「菩薩,你看這盤兒中是兩粒仙丹,便是我們與那妖魔的贄見。這盤兒後面刻的四個字,說『凌虛子製』,便是我們與那妖魔的勾頭。菩薩若要依得我時,我好替你作個計較,也就不須動干戈;菩薩要不依我時,菩薩往西,我悟空往東,佛衣只當相送,唐三藏只當落空。」菩薩笑道:「這猴熟嘴!」行者道:「不敢,倒是一個計較。」菩薩說:「你這計較怎說?」行者道:「菩薩,你要依我時,可就變做這個道人,我把這丹吃了一粒,變上一粒,略大些兒。菩薩你就捧了這個盤兒兩顆仙丹,去與那妖上壽,把這丸大些的讓與那妖。待那妖一口吞之,老孫便於中取事,他若不肯獻出佛衣,老孫將他肚腸,就也織將一件出來。」

爾時菩薩乃以廣大慈悲無邊法力,恍惚間,變作凌虛仙子──鶴氅仙風颯,飄祆欲步虛,蒼顏松柏老,秀色古今無;去去還無住,如如自有殊,總來歸一法,只是隔邪軀。

行者看道:「妙啊,妙啊!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六祖惠能大師於唐高宗儀鳳元年正月初八至廣州法性寺,適逢印宗法師在該寺內講《涅槃經》之際,「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爭論不休,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

觀音見孫悟空之疑問,笑道:「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萬物皆空無,一切唯心造。《大乘開心顯性頓悟真空論》云:「心是道,心是理。則是心外無理,理外無心。」惠能大師《壇經》云:「性中萬法皆見,一切法自在行。」

孫悟空聽觀音一念之言,「心下頓悟」。禪宗南宗言,寂體自有般若,真如是念之體,念是真如之用,一切念都是道體本有之用。是故,《大乘開心顯性頓悟真空論》云:「一切眾生無不在正智,實無妄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