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解讀「生、老、病、死」的自然機制與奧祕(五)

文/慧開法師 (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2017.10.01
1827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 (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一期生命的理想落幕│「善終」,如何能夠如願善終?

《尚書.洪範》有云:「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此即「五福臨門」之出處,第三項「康寧」意為「身體健康,心理安寧」,第四項「攸好德」意為廣積陰德,第五項「考終命」即是「善終」之意。前面四福是講生命的品質,最後一福是講死亡的品質與尊嚴,可見古人論人生福祉,乃是兼顧生死,意義深遠。那麼,如何才能夠善終呢?這一點值得我們現代人好好地省思。

在理性上,或者在表面上,我們似乎都能夠認知到:「生、老、病、死」一方面是生命的改變機制,另一方面,同時也是生命的自然旋律與周期,就如同大自然「春、夏、秋、冬」四時運行一般。

然而,當我們不得不面對一期生命的「極限境況」│不論是自然老病將終,或者是惡疾絕症末期,就連醫療科技也都束手無策時,絕大多數現代人(不論是家屬或者醫師)的反應,幾乎都是不斷地對抗病魔和死神,一味地延長病人有限的肉體生命現象,而一再地進行無效的急救,直到耗盡病人的精神與體力為止。就是因為這種錯誤的認知與作為,絕大多數的現代人都死得非常辛苦,甚至於死得很淒慘,距離善終的理想是非常遙遠的。

我們絕對肯定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及其療癒功能,我們也非常感激醫護人員對社會大眾的貢獻。然而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楚地認知,現代醫療科技無論再如何的進步,一期生命終究必須面對死亡,所以我們必須深刻地反思現代醫療科技的極限,以及在面對死亡的課題時,如何使其更進一步轉化的可能。

我們也一定要清楚地認知:生命與死亡的終極超克與安頓,已經遠遠超過科技的極限,而是屬於靈性探索與心靈成長的層次,必須借助於人文哲思與宗教靈修,所以我們不能完全仰賴醫療科技,最終必須回歸到靈性關懷的層面,才能夠生死兩相安。

坦然接受「自然死」│ 回歸大自然的生命機制

在我們一期生命終將落幕的時候,肉體的自然死亡「不是疾病」,而是「大自然的生命機制」,「自然死」應該是最基本的人權,卻一直被我們忽視!現代醫療科學與教育應該加強對於「自然死」的研究與教學,醫護人員應該要有坦然接受「自然死」的基本認知與素養,一般大眾也應該要有坦然接受「自然死」的心理準備與共識。坦然接受「自然死」是任何人想要「生死自在」的根本信念與基礎功夫。

我們雖然不能阻止死亡的來臨,但是可以即早準備,具足善終與往生的資糧,超越克服死亡的恐懼及焦慮,臨命終時能預知時至,所作皆辦,身無病苦,心無罣礙,安然如願往生到個人信仰上或心目中的歸宿。

其實,老人的自然死亡與嬰兒的出生一樣,都有其個別的自然節奏與時機(timing),胎兒降生的時間到了,他自然就要脫離母體,老人往生的時間到了,他自然就要辭世。因此,「自然死」本來就不須要、也不應該受到醫療的人為干預。

其實我們都可以死得自然而不痛苦 │ 順應肉體生命自然死亡的歷程

肉體的自然死亡,就像是落葉歸根、瓜熟蒂落一樣,會經歷一段自然凋謝的歷程。最好能在不受到任何醫療干預及干擾的情況下,讓臨終者將養分與精力集中保留到大腦,他才有機會保持意識清楚,而且「正念現前」,輕鬆愉快地「往生」。

肉體的自然死亡,有如電腦作業系統關機一樣,會先從一些小程式及附屬程式開始逐一關閉,最後才關閉主程式。萬一在關機過程中,有不當的指令強行介入阻礙關機,則會導致不當關機,甚至於當機。

理想的善終——也就是肉體的自然死亡,會先從身體的一些生理系統開始逐一關閉,最先關閉的是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等,然後是神經系統,最後是大腦關閉。這就是為什麼臨終者會產生一種「臨終脫水現象」,這是生命的自然機制,這時候臨終者既不需要進食,也根本就不該進食。

如果在這個時候,還強行為臨終者插管、灌食…等等,就等於是強力地阻止他的肉體自然關機,結果會造成「臨終水腫現象」,不但不可能順利地「往生」,而且會「死得很辛苦」,甚至於「死得非常悽慘」。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