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國學勵志故事121 諾言的重量

文/錢文忠 |2017.09.29
2154觀看次
字級

文/錢文忠

開口說話,誠信為先;言必信,行必果。「同窗踐約」,講的是一個東漢時期的故事。兩個在洛陽讀書的好朋友,一個叫張劭,一個叫范式。兩人學成後,在分別的那一天,張劭難過地對范式說:「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對古人來講,交通不便,走二百里路是一件大事,范式安慰張劭說:「張兄,你不要難過,兩年後中秋節的中午,我到你家,與兄台見面,並拜見令堂。」說完這句話,兩人便各自回家了。

兩年後的中秋,張劭一早就開始洗菜、做飯、準備好酒。他媽媽一看說:「兒子,你這是幹麻呢?平時沒有那麼好的菜啊!」張劭說:「我在洛陽讀書時的同學,兩年前說今年的中秋節中午要來看您,我準備招待他。」老人家說:「他的家遠在山陽,相隔幾千里啊,兩年前的一句話,今天還會來赴約嗎?」張劭說:「范兄是個講信義的人,必定會來。」

正當他們說話時,就看見村外的道路塵土飛揚,一匹快馬駝著范式到了他家,正好是中秋節的中午。

很多年以後,張劭生病了,臨死前他對妻子說:「把我們的孩子和家事,託付給范兄,他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

後來范式果然精心為張劭辦理喪事,並照顧他的孩子。這個故事在歷史上傳為美談。

【原文】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引自《後漢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