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朱棣為何查禁雜劇

文/嚴陽 |2017.09.07
1297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永樂九年(公元一四一一年)七月,刑部給事中(為明代官職,其威權與御史相近,但屬於專門化的業務監察,要求工作尚在進行當中,隨即發現並糾正其可能的危害,消滅可能造成的損失)曹潤等人上奏,建議日後民間上演的雜劇,除去「神仙道化劇」的義父、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以及歌頌太平盛世等劇本不禁止外,只要是褻瀆帝王、聖賢的詞,以及駕頭雜劇(指有皇帝出現的劇目),不是法律所允許,敢有收藏、傳誦、印刷、買賣的,一律拿送衙門追究責任與懲治。

永樂皇帝對這一建議的批覆是:只要有這些詞曲,此一榜文公布之後五天,都要徹底清理,查送官府一把火燒了,假如誰膽敢收藏,全家抄斬。上述記載,見之於明人顧起元的《客座贅語》卷十中的〈國初榜文〉一節。

神仙道化劇為元代雜劇的一種,產生於元代以前,但其鼎盛時期是在元代。它往往運用歷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神仙故事,加以推衍、宣傳仙境的快樂。而鑒於當時社會諸多醜惡黑暗狀況,雜劇作家常常在演述神仙故事時,借象徵的筆法批判社會的不合理現象。到了明代,顯然這種戲曲形式依然相當活躍,並受到老百姓的喜愛。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刑部諫議官的給事中,因為看到了這其中可能蘊藏的危險——引發老百姓對現實的不滿,動搖大明王朝的根基,所以,提出了禁止法案:只允許「歌功頌德」性質的存在,「反諷失德」性質的一律封殺。

為什麼曹潤等人要提出這樣的建議?一是順著皇帝的心思,討他的喜心;二是給事中身為朝廷命官,也屬於「既得利益者」,他們的利益、命運是跟明朝皇帝捆綁在一起的。所以,他們思考問題,只能是從朝廷、從皇帝的利益出發,努力維護社會的穩定、國家的穩定、自身利益的穩定。而後來永樂皇帝的批覆也證明,他們委實是與皇帝想到了一塊兒啦。

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是屬於皇帝中富有雄才大略中的一位:他曾五次親自帶部隊上蒙古漠北戰場,擴大了中國的疆域領土;他營建並遷都北京,奠定了北京五百餘年的首都地位;他還設立奴兒干都司,以招撫為主要手段,管轄東北少數民族;更令他聞名世界的是,鄭和下西洋前後七 次,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溝通了中國與東南亞和印度河沿岸國家的關係。可以說,明成祖是功績卓著的一代雄主。

當然,他對文化的重視和控制,同樣可以看出過人的心機。比如說組織學者編撰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又比如說對神仙道化劇等的控制。

「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輿論,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努力」,事實上朱棣先於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要編撰《永樂大典》以統一人們的思想,他還要控制「神仙道化劇」等,以避免對帝王的褻瀆,以努力維護自身的形象;他更不惜以滿門抄斬的血腥恫嚇膽敢收藏者,他的想法應該是,只要他這樣做了,民間從此必然會「非禮勿聽」、「非禮勿視」,人們會在思想上和行動上保持與中央的高度統一,最終實現他打下的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永遠姓朱的夢想。

明成祖真的是用心良苦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