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詩歌偈頌】(13)

星雲大師 |2017.07.27
1986觀看次
字級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風光。連接大雄寶殿兩側的風雨走廊,是佛光山寺院建築的一大特色,不但能遮陽避雨,更兼具美觀實用功能,提供行人舒適安全的環境。圖/普存

入道為僧


一修不受公婆氣,二修不受丈夫纏,三修沒有廚房苦,四修沒有家事忙,五修懷中不抱子,六修沒有閨房冷,七修不愁柴米貴,八修不受妯娌嫌,九修成為男子相,十修善果功行圓,人人若是能十修,必定快樂無憂愁。
──民國‧李劉玉英


【作者】


李劉玉英,江蘇揚州人,星雲大師的母親。一生自奉勤儉,為人樂善好施、見義勇為,晚年安住於南京雨花精舍,一九九六年以九十六歲高齡於美國安詳往生。




放下自在
文/星雲大師


挑重擔的人,當把重擔放下的時候,多麼的輕鬆舒服!當身負重職的時候,一旦完成任務,放下責任,所謂如釋重負,多麼的快樂呀!
我們在世間上,壓力沉重,都是因為不能放下的緣故。對金錢放不下、對感情放不下、對名譽放不下、對權利放不下,所以就會被金錢、名位、愛情、權利壓得喘不過氣來;因為對世間的一切放不下,所以就不能解脫自在!
你對世間的功名富貴放不下,你的人格道德就在功名富貴裡;你對人間的五欲六塵放不下,你的生命就給五欲六塵所左右;你對世間的憂悲苦惱放不下,你就會被憂悲苦惱所包圍;你對世間的有無得失放不下,你就會被有無得失影響。
人,實在說,生活得也很辛苦。為了一個人,我心裡放不下;為了一件事,我心裡放不下;為了一句話,我心裡放不下;為了一樣東西,我心裡放不下。因為放不下,心裡就給人情、事物占據了,就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其實,吾人對世間上的榮華富貴,不但要放下,對身心生死,也都要能放下。一位年輕的小姐,在禪堂裡參禪,有人來轉告她,說已考取了留學的獎學金,她即刻想到禪者的「不管他」、「放下他」,當下豁然大悟。
蘇東坡雖然自認對參禪頗有體悟,但是他對佛印禪師一句責罵他的「放屁」,他不能放下,所以做不到「八風吹不動」,因此才被「一屁打過江」,這都是不能放下,故而不能入道。
做人,因為有「我」,如禪者開導世人,每天拖著一個死屍東奔西跑,如此不肯放下,是何等辛苦!所以,做人應該要像皮箱,用時提起,不用時放下;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唯有放下,才能自在。
有一首形容彌勒菩薩的詩偈云:「大肚能容,容卻人間多少事;笑口常開,笑盡天下古今愁。」
做人若能像彌勒菩薩一樣,大肚能容,何愁不能放下自在!


──摘自《迷悟之間》第五冊 p.239


【佛教問題】


一、說到入道為僧,發心入道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所謂「菩提心好發,恆常心難持」,發心出家、學道很容易,但是要堅持下去就不容易了。出家不是一朝三日的事情,出家是要終生奉行佛法的。什麼人有資格出家呢?這沒有一個特定的考試來鑑定,不像進學校讀書,會有一個成績的標準。不過,出家還是有標準可循的。首先要評估自己的性格是否適合出家,如果你愛好世俗名利,就不適合過出世的生活。出家入道要有出世的性格,要有出離心,對世間的榮華富貴、名位權勢要不眷戀、不需要,也不相應。
光是有出世的性格也還不夠,還要有信心,對佛法堅信不移。有了出世的性格與信心,才可說有一點進入佛道的資格、條件。


二、出家以後的頭二十年,要學習些什麼呢?


出家人,並不是一步登天的。從初心入道開始,要計劃二十年的學習時間。社會上的學習,從幼稚園小班、大班兩年,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畢業……,前後大約是二十年。學習佛法,也要預備個二十年。
佛門裡有「五年學戒,方准聽教參禪」的說法,因此,二十年當中,最初的五年,要學戒律、學規矩、學儀禮、修苦行。因為規矩沒有學好,宗風思想沒有建立,生活、做人不健全,就聽教參禪,所聽所參的都是邪知邪見,也就很危險了。
第二個五年,還很年輕,再學習教理。有了前面五年的苦行磨練,福德因緣具備,慧解會增強,讀書的效率也會增加。
到了第三個五年,就是參禪修定,讓內心有主、有認知,增進道行的生起。十五年過去,最後一個五年,就是法務實習,舉凡寺廟人事往來、講經說法等等都要學。
所謂「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弘法利生的能力你都具備,那麼假如你是十多歲出家,到了三十而立或四十不惑的階段,就可以傳道了。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僧事百講》第一冊,〈初心入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