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真義 佛陀會生氣嗎?

星雲大師 |2017.07.16
2713觀看次
字級
佛陀教化弟子羅睺羅。圖/妙熙攝
佛光山每年七月舉辦供僧法會,施者受者皆平等歡喜。

我在六十年前,寫過一本《釋迦牟尼佛傳》。我對於佛陀的生平事蹟,由於自己的閱讀不多,自覺寫得不夠詳盡;但我對佛陀的性格,佛陀和信徒、弟子之間的關係,以及他每日生活的細節,我都很留心。

甚至於我從佛陀的傳記裡,發覺到一個問題:佛陀會生氣嗎?這是肯定的。佛陀是會生氣的。但是,佛陀的生氣,不是瞋恨心,他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愛護之情。例如,對羅睺羅的說謊,佛陀就有表示了他的氣憤。

有一次,佛陀從外面回來,羅睺羅打了一盆水給佛陀洗腳。佛陀洗過腳以後,就說:「羅睺羅,把這個水喝了。」

羅睺羅說:「佛陀,這洗腳的水已經很骯髒了,不能喝啊!」

「那你把盆子拿去盛飯吃。」

羅睺羅又說:「佛陀,洗腳用過的盆子,已經骯髒,不能再用來吃飯。」

佛陀聽了以後,就用腳把盆子一踢,盆子滾得遠遠的。羅睺羅知道佛陀在生氣,就很恐懼。

以盆做喻 善巧引導弟子

佛陀終於說出原因:「羅睺羅,剛才你對信徒說謊,人家問我在什麼地方,你知道我在東邊,為什麼還要跟信徒說在西邊?你這樣子誤導信徒,作弄人家,你知道嗎?你的說話就像這一盆髒水,不能再用了;叫你拿盆子去吃飯,就像你心裡骯髒,怎麼能有清淨的食物進到盆鉢裡面呢?你認為我把洗腳盆踢壞,可惜嗎?不可惜,因為這不是很有價值的東西,不會要緊。你因為說謊,所以你就和這一個盆子一樣,沒有了價值,別人也就不會珍惜你了。」

從這一段佛陀生氣的事情看來,他對羅睺羅是多麼的關心,多麼的愛護。

其實,佛陀也不只是愛護羅睺羅,對其他的弟子也會生氣,也會給予他們教訓。比方說,在佛陀的生活之間,有些弟子跟隨他,他會告訴他們:「你要知慚愧。」因為弟子當中,有的人不知慚愧,他就不懂得修持,就不知道要自我反省。所謂「慚」,就是覺得對不起自己;「愧」,就是感到對不起他人。有慚愧心,就能改過,就會進步。

此外,佛陀也會罵:「你很愚痴!」確實,也有的弟子做事顛倒、糊塗、不負責任、沒有慧巧,佛陀不能不警策他說:「你很愚痴,以後要有智慧。」

責備喝叱 隱藏慈悲教化

佛陀也說:「你不知苦惱。」因為有的人傲慢、驕橫、官僚,這都是佛陀在弟子群中所不希望看到的行為,所以他就告訴弟子:「你們要知道慚愧,知道苦惱,知道愚痴。」

像佛陀他的生氣,教訓弟子,看起來是責備、喝叱,好像在責罵;實際上,佛陀在這許多的教法裡面,都隱藏了無限的慈悲教育在其中。所以,要能懂得佛陀的心,才能真正懂得佛法。

和尚

和尚,就是「以和為尚」,這是很好的一句話。當初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建立僧團,出家的比丘稱為和尚,比丘尼稱為尼和尚;尼,就是「女」的意思。

「和尚」是建立六和僧團,調和人我關係,要在六和僧團中確實奉行六和敬,成為一個高尚的人;能做到者,才能真正成為僧團的和尚、和尚尼。

實際上,在佛教裡,「和尚」兩個字,是不容易稱呼的,寺院裡只有住持,也就是能做到主席、最高領導者,才能稱和尚。和尚就是親教師、校長的意思,所以一寺只能有一位和尚,就像一校只有一位校長,其他的人只能稱為老師、教師,並不是每一個出家人都能稱和尚。

「和尚」稱住持,表示住持三寶,要能住持常住的各項運作、住持佛法僧三寶的延續。「和尚」也稱為方丈,和尚居住的地方就稱為「丈室」。在《維摩經》裡,維摩居士的小房間,只有一丈之大小,但是裡面能容納千百人之多,那是表達大小無礙、多少相容。所以和尚稱為方丈,表示多少都能容,大小都一樣、平等。

和尚退位了,叫作「退居和尚」;如果由晚輩接任住持者,可以稱為「退居老和尚」。當然,你不稱和尚,稱他為師父,也不要緊;以他的專長,稱他為法師、律師、論師、禪師都可以。從師父到和尚,要能夠成為第一把手的領導人,才能被尊為和尚。

除了和尚的名稱以外,在印度的佛教,男眾稱為比丘,女眾稱為比丘尼。但在社會上,一般不分比丘、比丘尼,統稱師父;因為是通稱,所以師父無大小、無老少。比方:你做當家,就稱為當家師父;你做知客,就叫知客師父;或是殿主師父、香燈師父、典座師父、水頭師父、園頭師父、行堂師父,甚至打掃廁所的,都可以稱淨頭師父。

現在的出家人,都被社會人士稱為和尚,實際上是不得當的。「和尚」,其意尊貴,內容是不容易做到的,一般初學者,只有「和樣」(即和尚的樣子);要能真正做到「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等六和,才能稱為「和尚」。

供僧的真義

佛世時,僧眾每天都要到大街小巷托鉢,接受信眾的供養,藉此因緣為信眾說法;此即所謂的「財法二施,等無差別」。佛制托鉢規矩,不分貧富人家、供養的食物精粗好壞,皆一律以平等心次第乞食,既培養僧眾平等不二的修持,也讓信眾都有種福田的機會。

佛教開始有「供僧法會」,起源於《盂蘭盆經》記載:佛陀的十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在定中見到亡母墮入餓鬼道,受無量苦,於是請示佛陀,如何令其母脫離餓鬼道苦。

佛陀教示,可在農曆七月十五僧自恣日時,以百味飲食置於盆中,供養十方自恣僧,仗此功德,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道苦,得生天人中,福樂無極。目犍連依佛陀教示行事,母親即得脫離餓鬼道苦。佛陀再慈悲叮囑:「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一般寺院會在這天,循例舉行盂蘭盆會,誦經施食,並舉行供僧法會,設齋供養十方僧眾。所以,如果想超度往生的父母、過往親屬,可以在這一天藉由供僧的因緣,比如,布施衣物、飲食、湯藥、房舍等供養,令現世者增福延壽,往生者超生淨土。

經典上說:「僧如大地,能長養一切善法功德。」對於供僧法會,除傳統供給僧眾生活所需,我認為應該藉著僧眾大集合的日子,給予僧眾一個講習的機會,亦即在供僧法會中,聆聽高僧、大德的開示和演講,一者擴大視野,充實學道的資糧,增添內修體悟的力量,同時藉此機會,讓各道場法師們互相聯誼交流,溝通觀念,達到教團發展的共識,這才是舉辦供僧的真正意義。

此外,供僧是供養十方,不只供養一人;是供養一年,不只供養一天;是供養未來,不只供養現在。供僧要以正派學道的教團為主,不是只在一天的集會去趕熱鬧。供僧的現代意義,應是供養佛教、供養教團,因為出家僧團仰仗信施供養,讓有道、有學的出家人,沒有物資的缺乏,而能得以修行,進德修業,積極弘法利生,將佛法遍布世間;在家信眾以供僧功德,福慧增長,可謂護法護教的菩薩行。

檀那護法護持 正法延續

多年來,佛光山不僅在七月十五日舉行孝親報恩供僧法會,也會於每年農曆七月分舉辦「道糧齋僧功德回向法會」,將齋僧功德意義擴大,每天誦經回向熱心護持的檀那及其父母宗親。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藉此一個月的佛事法會,把民間視為「鬼月」的七月轉化為大眾慎終追遠、感念親恩的「孝道月」,僧眾誦經回向、培福修慧的「僧伽月」,以及檀那發心供僧、作諸福德的「功德月」。

供僧法會,在現代的社會,不應只有法會的舉辦,還應擴大至對僧眾的教育、教團之間的往來,還有信眾對供僧的對象、時間也應有正知正見,讓有道有學者無生活的後顧之憂,也對福利社會有貢獻的正派教團,有檀那護法的護持,得以讓正法延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