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的閩南語】毫無證據謂之無影無跡

文/陳俊明 |2017.05.31
2119觀看次
字級

「影」「跡」這兩個單音詞均為上古用語,因為人類必須依賴見影或見足跡來追蹤獵物。比如《尚書.大禹謨》:「禹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這是禹向堯報告:凡是順從善道的就得福,逆道從惡者就得禍,惟大自然的光影與各種聲音亦涵順逆二道。按:光喻善道,影喻惡道;而自然的聲音包括:水、火、風、雨、地各種聲音以及禽獸叫聲,亦各具順、惡兆。此為「影」的上古出處。

而《荀子.王霸》又是成語「立竿見影」的出處:「辟之是猶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不能治近,又務治遠;不能察明,又務見幽。」此處「枉正解為彎曲,立直木而欲得彎曲之影」,為不可得之事。

至於「跡」在《尚書.周書.蔡仲之命》也找得到:「爾乃邁跡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後。」此為周滅殷後,封殷的王族蔡仲的叮嚀:你要自身邁著先賢的足跡前進,能夠勤勞不怠惰,留下模範給你的後代;這裡的「跡」即足跡。

然而在《春秋左傳.昭公.傳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周穆王肆意要周行天下,讓他的車轍與馬的足跡踏遍各國;此「跡」亦表足跡。《說文解字》:「迹:步處也。从辵亦聲。」講的就是跡的原意足跡。

回到佛經裡探討「影」與「跡」,在東漢支婁迦讖所譯經裡即已使用,譬如:《道行般若經》:「諸經法無所從生無形計,如幻無形,如水中見影。諸經法如水中影現,如夢中所見等無有異。」此意亦如後譯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之結經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以及《般舟三昧經》:「云何寧有影從外入鏡麻油水水精中不也?颰陀和言︰「不也天中天,以鏡麻油水水精淨故。自見其影耳。影不從中出,亦不從外入。」這一段講到的是︰須持佛力、三昧力、本功德力始得見佛。譬喻有如水晶或麻油水鏡自見影,影不從水晶等中出,亦不從外而入,只因水晶等清淨故,見佛亦須以上三力自致清淨即自見佛。此皆佛經裡「影」的出處,均早於支婁迦讖所譯經。

至於「迹」亦支婁迦讖最早使用《雜譬喻經》:「婬女故臥端正極世,專心聽經無他異念,便得道迹。」此「便得道迹」即便可循著正道的足跡邁進。

稍後,東漢曇果與康孟詳譯《中本起經》:「法眼以朗,解彼四諦,稍入道迹。」講的是開了法眼,理解苦集滅道,才算稍為進道,可循跡而進。

「跡」,同「迹」,與「影」俱為極單純的詞,歷來不論用於古籍、佛經皆無任何變化。因此,即為閩南語所組合對凡屬毫無證據,子虛烏有之事均謂之「無影無跡」(bô-iánŋ-bô-tsiah)。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