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接受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7.03.12
1982觀看次
字級
慧倫法師 圖/人間社
覺全法師 圖/人間社
妙功法師 圖/人間社
郭明傳居士 圖/人間社

佛光山福慧家園三月五日共修法會主題論壇「五種接受」,由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主持,佛光山禪講師研究院學僧覺全法師、佛陀紀念館編輯組主任妙功法師、高雄教師分會督導郭明傳共同與談,分享「發心、感動、忍耐、歡喜、結緣」五種接受,只要生活落實三好、四給與五和,必能共創人間佛國淨土。

慧倫法師表示,佛光山傳授「五戒」,除了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還有「五種接受」:接受發心的利益、接受感動的修行、接受忍耐的力量、接受歡喜的禪心、接受結緣的習慣。五戒,是消極的止惡,戒律的根本精神就是不侵犯。五種接受,能夠淨化內心,開發心中的佛性,以三好、四給、五和建設人間和諧的淨土。

「發心做事,能活出生命的意義。」覺全法師指出,在佛光山大寮挑菜、切菜的義工老菩薩平均年齡七十八歲,她們在挑菜、切菜時,每切一次菜,就稱念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做義工身體雖然累,內心確實很歡喜。二○○六年趙慕鶴老先生以九十五歲的高齡考上南華大學研究所,成為全世界最年長的碩士生,被列為金氏紀錄。從此中更證實了,願意發心學習,能讓人成長;願意發心作務,能讓人增長心智。

妙功法師現場吟唱「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詩偈,來闡述「人人具足禪心,佛心佛性每天與我同在。」當人擁有一顆禪心,願意把自己當成焚化爐,能讓凡心轉為禪心,而不是讓火越燒越旺,燒成了瞋恨心。

他分享禪門修行作務的體悟,以一顆平等心澆花灌木,從觀察萬物生生不息,啟發自己的禪心。若是在廚房做菜,能把歡喜心帶入,能讓人從飯菜中吃出歡喜而感動,那就是禪心。若人人都能具足禪心,廣行三好,便能開發智慧,轉煩惱為菩提。

郭明傳談及,從事教師工作三十多年,過去只知道「以上對下」,以老師的角色,對學生發號施令。退休後,擔任高雄教師分會的會長、督導後,學習成長承擔責任,從人間宣講員弘揚人間佛教,擔任生命教育講師走入校園,讓他卸下三十多年老師的面具,以一個親切和藹的老伯身分,透過演布袋戲幽默風趣地跟國中生互動,拉近與孩子間的距離,發現講座的效果特別好。現今,他透過講座,教導學生如何管理一顆心,引導學生向善。他察覺,人只要願意發心,建立與人結緣的習慣,必能活出有意義的生命。

「忍,就是智慧、力量、負責;忍,能化解、處理一切事物。」慧倫法師指出,忍有三種層次,「生忍、法忍、無生法忍」;面對生活要學會生忍;法忍,即是以緣起法,看清世間一切相,以智慧觀察事物皆是因緣所生;無生法忍,就是能照見五蘊皆空,無論遇到好與壞,都能笑一笑,不被外境所轉。

慧倫法師總結,發菩提心,是發心最大的利益,在日常生活中應自覺與行佛,把「五種接受」注入心裡,共同營造人間佛國淨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