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安樂死」的迷思與解套之方(七)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2017.02.26
1735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有關植物人的一些觀念釐清 (續)

由於植物人狀態形成的原因很多,因此其預後也有相當程度的差異。一般情況,大腦的損傷,其功效的回復通常在一個月內產生,超過三個月之後再回復的情況是很少見的。雖然也有報告指出某些案例居然能在一年半之後脫離植物人狀態而略有進步,但這只是極為罕見的例外。

由於植物人狀態的診斷與判定,需要由專家來執行,通常必須有神經科、神經外科、小兒神經科專科醫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才能勝任,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坊間媒體報導所稱的「植物人」,大多數並未能符合真正的診斷標準。由上文的說明可以了解,經初步診斷是植物人狀態確定者,再經過醫療照顧後,有相當大的比率會好轉,而不再處於植物人狀態,也就是無法再確定是PVS。因此,單憑以訛傳訛的媒體刊載而視病人為植物人,並且妄加論斷可以致其於死地,又美其名曰「安樂死」,其實是不尊重病人的基本存活權益,不僅違反醫學倫理的標準,也不見容於法律的基本要求。

美國神經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為了臨床實務上的診斷及治療所需,於一九九五年發表了一篇文章,提供給神經科醫師作為參考。他們以文獻檢索的方式收集了七百五十四個PVS(持續性植物狀態)病例,研究這些病人的預後。在此研究中所定義的PVS是指:如果是急性外傷性或非外傷性腦病變於發病一個月時,或者如果是退化性及代謝性腦病變至少在病發一個月之後,仍持續存在植物人狀態。

而上述研究中所指植物人之恢復,可分為意識之恢復與功能之恢復。前者由「病人出現了解自己及周遭環境,以及對視覺、聽覺刺激出現了長期一致性、有意志力的行為反應,以及和其他人交互作用的證據」來判斷;後者則由「病人可以移動、能夠溝通及學習,可以自我照顧及呈現適應性之技巧、參與職業及社教於樂的活動」來判定。

根據上述的研究,因為腦部受損而變成植物人之患者,經過十二個月其意識恢復的機會(包括重度殘障、中度殘障、恢復良好),如果是「非外傷性腦病變」,成人的機會是百分之十五,兒童是百分之十三;如果是「腦外傷性病變」,成人的機會是百分之五十二,兒童是百分之六十二。

在醫療上,即使由擅長神經學檢查及診斷技巧的專科醫師確定病患為植物人狀態,負責照顧病人的醫師們,有責任和家屬或病人的代理人討論,並且告知病人逐漸恢復或持續停留在植物人狀態的可能性。植物人也應該持續接受合宜的醫藥、護理及家庭的照料,以維持其個人的衛生及尊嚴,況且病人多半還是有可能會脫離植物人狀態。如果植物人狀態的診斷確定,則醫師宜與家屬共同討論,就如何治療病人進行合理的決定,包括下述醫療的使用與否:(1)藥物及常用醫囑,(2)氧氣及抗生素,(3)如透析治療等較複雜的維持器官功能之治療,(4)給予血液及其製劑,(5)水分及營養。

然而,如果經由臨床專業推斷,其植物人狀態極有可能已達永遠性,則可以鄭重考量尊重病人在患病前的意願,或由民法規定的親屬代表,代為決定「不予急救」醫囑。不予急救包括「不實施」呼吸及心肺性急救,「呼吸急救」包括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手術,「心肺急救」則包括急救性心臟按摩術(俗稱CPR)、心臟電擊術、使用抗心律不整藥劑及提高血壓藥劑等等。

綜合以上的剖析,我們可以了解,所謂的「安樂死」雖然名為「安樂」,其實是不合乎醫療倫理的「謀殺行為」。坊間媒體報導所提及的「植物人」,大多都是以訛傳訛,未經醫療專業驗證判定的。就如臥病四十七年之久的王曉民(一九六三年九月~二○一○年三月),以醫學判定,根本不是植物人,她的病情比真正的植物人要猶勝許多。即使是真正的植物人狀態,醫療界也僅止於考量不進行積極治療,絕對不贊成以人為加工的方式提前令其死亡。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