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真義】 人創造神明

星雲大師 |2017.02.26
1878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舉世之間,每個國家幾乎多少都有一些地方性的神明信仰,叫做民間信仰。除此之外,他們也信仰一些國際性的、世界性的宗教。所謂「世界性」的宗教,它不是限於一國、一地的信仰,而是跨國際的,所以說「宗教無國界」。

目前被稱為世界性的宗教,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道教、儒教等。要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宗教,要讓全世界的國家公認你、接受你,才算是名門正派;相反的,一些附佛外道來立宗立派的,都只是短暫的過程,很快就會煙消雲散,不能成為氣候。

在一些地方性的民間宗教信仰當中,大都是以神明為中心;甚至於不入流的仙狐鬼怪,也都有人信仰。其實,這許多的神明、仙狐鬼怪,都不是舉世所公認的,而是一些少數人,為了人心、人性的需要而創造的。

例如:跟人起了爭執,警察、公安來調解,但他認為公安、警察調解不公,於是就建個土地公廟,請土地公來坐鎮;因為土地公就是我心中的派出所,祂會來幫我主持正義的。跟人打官司訴訟,也討不到公道;法律既然不能給我保障,我只有建個城隍廟了,城隍爺是最公平無私的,祂會來幫我主持公道。

因此,以這樣子的情況來推演,每一個人都可以創造他個人需要的宗教。例如:耕農的,他會相信神農大帝;做工的,他把魯班奉為祖師爺;經商的,他視關公為武財神。就這樣,王爺、仙女、娘娘、太子……,各種神明就應運而生。

當然,也有的人相信大自然的雷電雲雨,因此,雷電雲雨就是他敬畏的神明;有的人相信自然界的山河大地,因此,山河大地就都是他崇拜的宗教。甚至於為了感念過去勤政愛民的帝王,或者是曾經建立功勳的英雄,人們也設立祠堂供奉他們。還有一般人對地方稍有貢獻、功勞的,大家為了感德報恩,都把他當作神明在崇拜。所以,世間的宗教信仰,與其說是上帝造萬物,不如說是眾人創造神明。

但是正信的佛教不同,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他不是神明,他是人;他出生在印度迦毘羅衛國,他有生養的父母淨飯王、摩耶夫人;他有修學的宮廷生活,有入道苦修的紀錄歷程。他是經過多年勤修、苦行,最後悟道的覺者,所以宇宙無限的空間,都在他的心裡,無限的時間和他並壽,他超越了時空,以一個大覺者、大自在、大悟道者來為眾生說法。

真理教化 各人自業自受

佛陀跟神明不同,他不能賞賜你什麼,但他可以開導你因緣果報等佛法真理;他沒有什麼權威來處罰你,他都說自己的行為要自己負責。他是一位覺者、智者,他超越所有的宗教,超越所有的神明;他以佛法真理來教化你、加持你,而不是施捨給你平安、幸福、發財、富貴。

跟著佛陀的信仰,你要能尊重他,信仰他的道德,信仰佛陀是實在有的,信仰佛陀的教化是能讓我受益的,這就是傳統的佛教;與現在的人間佛教,是有所對應,是古今一致的。因此,我們信奉佛教,就要回歸佛陀的本懷。

佛沒有創造人,人也不能創造佛;各人自業自受,因果自己承擔。所謂「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就是佛教最高的信仰理念。

關於靈魂

人在世間活動,必然得有個身體,身體裡住著一個「靈魂」,在佛教裡就稱為「第八識」。第八識並非單獨活動的個體,它與眼、耳、鼻、舌、身、第六識及第七識合起來,就是我們平常所謂的「心識」。當中的第八識,最為深層細微,影響著前面的七個識,所以稱為「根本識」;前七識,則經常隨著第八識而轉,就被稱為「七轉識」。

人一生中,受前七識影響,嘗盡各種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一期生命結束了,前七識都沒有了作用,但第八識還是在的,它是生命的根源,是我們投胎轉世的依據。一般社會上,或其他的學說,就稱它作「靈魂」;只是佛教不講靈魂,佛教講「神識」。

不過,稱為神識的這個第八識,要宣揚到世界讓人了解,恐怕還要相當的努力。尤其,第八識無形無相、高深莫測,而「靈魂」一詞,普世皆知、普世皆用,通俗易懂。如果「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為什麼不隨順世間,讓第八識也稱作「靈魂」,方便大家理解,這有什麼不可以呢?

佛教裡本來就有很多的方便善巧,所謂「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為了讓大眾能夠認識佛教、理解佛教,要想讓佛教在全世界傳播,勢必要運用很多的世間法,所以不必去排斥它;對於一些難解的現象,有時候解釋它、承認它,但不是崇拜它、迷信它。只要尺度拿捏得宜,任何世法都可以拿來為佛法所用。

比方說,現在科學界發現宇宙虛空,所謂「天外有天」,有多少的星球;佛教在解釋時,也不一定要說有多少世界,也可以跟他說有多少星球,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另外,關於外星人的存在與否,大家也議論紛紛,事實上,佛陀說法時,很多菩薩都是來自他方佛國,阿彌陀佛和十方諸佛都可以說是外星人,這不是一下子就讓大家會意了嗎?

所以,我覺得佛法的弘傳,要講究契理契機,除了契合眾生的根機,還要契合時代的發展,更要與當時的文化、思想、潮流配合,不必分歧,不必另唱其他的調門;等於是歌曲,調門太多不容易學習,簡單易懂的、與人民生活接觸的,都可以運用。因此,我們講說「靈魂」,又有何不可呢?

祈福與消業

祈福,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與渴求。為了永保安康,有人向大自然山川祈求,有人向日月星辰祈求,也有人向天神地祇、諸佛菩薩祈求,或者放生祈福、誦經祈福、點燈祈福、叩鐘祈福、抄經祈福,乃至線上祈福、雲端祈福等等。有時候到廟裡抽籤,如果不滿意,還能將籤條綁在繩子上,表示厄運從此不再跟著自己走。

祈福是好事,但有許多人,不想付出努力,只想投機取巧,坐享其成,即使真有「好事」降臨,轉眼也會成空。而佛教和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種種方便善巧之外,積極引導我們:與其寄望別人能為我們消災免難,不如努力淨化自己、開啟自我內心的智慧寶藏;只要心中有佛法的慈悲智慧,就能消除障礙,得到好的果報。因此,解鈴還須繫鈴人,祈福雖然好,消業更為重要。

消業就像衣服髒了,要用肥皂粉刷洗;身體髒了,要用沐浴乳洗滌。同樣的,要想消業,也要有工具、要有武器才行;沒有武器,僅是赤手空拳,想要消除業障,只怕徒勞無益。

就像《阿含經》裡說,一塊石頭丟進水裡,自然往下沉,不會因為祈求神明,石頭就會浮上來;一滴油倒進水裡,必然浮於水面上,即使再怎麼祈求,也不會沉到水裡。祈福與消業,也是如此;沒有武器,只管祈求,改變是不大的。

什麼才是我們消業的武器呢?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是我們的武器,懺悔發願、廣結善緣、參禪打坐、抄經定心、作務培福、誦經拜佛,乃至受持五戒十善、行六波羅蜜等,都是我們的武器;只要能增加我們內心的善法,使我們懂得與人為善的,都是武器。

就像一把鹽,放在水杯裡,味道會很鹹;放進恆河裡,鹹味就會轉淡。滔滔恆河,就像我們的善念,只要內心善的力量增強了,惡業自然會轉弱;惡業弱了,福報也就來了。但是過去所造的業要一下子消除乾淨,並不容易,所以要發大心及恆長心;只要肯發心,凡事無所不能。

消業,也像在播種。過去播下的「惡種子」,固然會遇緣受報;一旦播下「善種子」,也不會憑空消失,必定會有收成的一天。因此,只要播種慈悲,未來就一定會收成慈悲;播種歡喜,未來也一定會收成歡喜。用慈悲、歡喜等來祈福,必能獲得世間無量大福。

尤其,現代人注重「基因改造」,實際上「基因改造」就是佛教的「消業」,雖然名稱不同,但意義是一樣的。舊的業障消除了,並且從此行善不再造惡業,善的能量增加了,基因不就改造了嗎?因此,祈福的同時,應該力求「身心改造」,只要業障能消,性格和命運必定會隨著改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