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與文人的往來

文/妙蘊法師 |2016.12.18
2352觀看次
字級
一個宗教,若不內化成生命的脈息,就無法立足、敷演、乃至源遠流長,成為理所當然的在地信仰。佛教初始發跡於印度,兩千年後的今天,已然成為華人圈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原因就在內化。圖/人間社
妙蘊法師 圖/人間社

文/妙蘊法師
一個宗教,若不內化成生命的脈息,就無法立足、敷演、乃至源遠流長,成為理所當然的在地信仰。佛教初始發跡於印度,兩千年後的今天,已然成為華人圈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原因就在內化。

佛教的基本觀念、思想、衍而生之的用語,早已和呼吸一樣,在我們出生那一刻,同時存在:比如也許家中長輩聽聞你初降人世母子平安,隨即雙手合十一聲:「阿彌陀佛,謝天謝地!」又或者親友來道賀,也會隨口警誡自家小孩可不能「胡言亂語」,又或者見新手媽媽雖然愛兒如「掌上明珠」,卻也不免「手忙腳亂」,撩撥得「三姑六婆」看不下去,紛紛「指點迷津」、「七手八腳」熱心幫忙,而能「皆大歡喜」……不說不知道,這些關鍵詞,都因佛教而有,代代相衍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元素,活色生香在人間。

因此,自古文人雖說不全然信佛,有些還力斥佛教,但也無法和佛教切割乾淨,試問呼吸如何排除空氣呢?

不往佛教邊上靠的都如此了,何況與佛有緣的歷代文人!

要說人間佛教與文人的往來,那可是歷數不盡,比如南北朝時的謝靈運,一生好佛,不但有大量的詩作表述學佛心境,更曾參與修訂《涅槃經》。晉代陶淵明,家住廬山腳下,常上東林寺與慧遠大師往來,受佛教影響頗深。盛唐時期的詩人王維,光從他的字號「摩詰居士」去推敲,就知道是個佛教徒。而半生隱居終南山的詩人常建,他的詩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至今還常被題在禪房、僧寮、客堂外等。

蘇東坡,他和禪僧之間的機鋒為後人一再傳誦,他的佛教詩文優美的、詼諧的、壯闊的、解悟的,在在呈現一個虔誠佛教徒的樣貌。同樣有名的白居易,一首《在家出家》詩,道出他的身在俗心向佛:「清唳數聲松下鶴,寒光一點竹間燈。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喚妻呼多不應。」

其他歷朝有名的文人如南唐後主李煜、辛棄疾、北宋宴殊、南宋李清照、柳宗元、王安石、黃庭堅、元稹、范成大、李商隱、清朝龔自珍、宋士元、近代如梁啟超、呂碧城等,就是徐志摩,雖然不盡然信佛,也不免在他的文學作品裡,添上一篇聆聽常州天寧寺鐘聲的感興。

現代和文人多有往來的佛教代表性人物,星雲大師當之無愧,他除了自己在堅苦卓絕中不忘筆耕、著作頗豐之外,早期與朱斐、陳慧劍、劉國香、朱蔣元、高本釗等有心於佛教文化刊物的居士,戮力於各種佛教月刊的印行,在五○年代近乎盲從的佛教氛圍中,以文字、文化推動正信的、知識的佛教。因此也與藝文界良好的互動著,諸如:張大千、朱橋、郭嗣汾、公孫嬿、柏楊、劉枋、司馬中原、林清玄、吉廣輿、弦、黃春明、李瑞騰、馬西屏、鄭羽書等,都與大師有甚深因緣。

近年,大師更為眼盲後所寫的一筆字所得而成立的公益信託基金,設立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鼓勵新學後進,朝佛教文學之路邁進,以另一個形式,和文人往來,一如他在著作中所說:「能夠以文會友,真是人生一樂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