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萬歲 忙歸忙 休假不手軟

文/林祈深、曾依璇、鄭崇生 |2016.11.27
2654觀看次
字級
把握休假,在聖彼得堡涅瓦河畔曬太陽的俄羅斯人。圖/林祈深
美國許多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包括大峽谷、黃石公園和錫安公園等。圖為猶他州錫安國家公園登山步道的壯麗景色。圖/美聯社
巴黎市政府每年夏天在塞納河邊鋪上沙灘,讓無法遠行度假的巴黎人也有一方充滿度假氛圍的空間。圖/曾依璇

文/林祈深、曾依璇、鄭崇生

俄羅斯

勞工滿半年

帶薪假二十八天

俄羅斯現行勞動法規,是由總統普亭於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簽署,隔年二月一日生效的《俄羅斯聯邦勞動法典》,這是蘇聯解體後,第一部調節勞資關係的法律。

每周四十工時

國定假遇周末補休

根據此法,俄羅斯每周工時不得超過四十小時;十八至十六歲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十六歲以下不能超過二十四小時;一級和二級殘障人士,以三十五小時為上限。

另外,「不足額工時」主要規定孕婦、家中有十四歲以下子女或十八歲以下殘疾子女的受僱者,可在簽約時和雇主協議。其薪資按工時或完成的工作量發給,且年休假、年資和其他勞動權力皆不受影響。

俄羅斯工作型態主要是「做五休二」,也允許「做六休一」,不論是哪一種,周日是法定的休息日。「做五休二」剩下一天假可和雇主協議調整休假。另外為因應服務業等無法固定休周六、日時,「輪休制」也被列入《勞動法典》內,只要勞工和雇主協議好休假日。

根據《勞動法典》受僱者在上班時間,雇主須保證員工三十分鐘至二小時休息時間。冬天在寒冷環境下工作的員工,雇主需要給予特殊休息時間,並提供取暖空間及設備。

俄羅斯休假日分成「國定假日」和「有薪假」,國定節日共十四天,對於休假日,俄羅斯人可是一天也不能少,所以要是國定假日剛好遇到周休,政府就會將假期補還給民眾。

工作滿半年即享

有薪假二十八天

除國定假日,勞工工作滿六個月,每年有二十八天的有薪假,並且可以積假。亦即,若今年沒用完的特休,可以累積到明年。若雇主因故須召回正在特休的員工,須經員工同意並給予補休。

不過這二十八天的特休不可以用現金折抵,因為政府當初在設計有薪假時,目的是要讓受僱者能夠獲得實實在在的休息。

而理想與現實總有落差,就像台灣的《勞基法》,雇主提出的要求都要受僱者「同意」才得以為之。然而,勞資關係的根本不平等,常常讓《勞基法》形同具文。俄羅斯《勞動法典》也有類似情況,在加班費給付上尤為嚴重。超過八小時後的加班,受僱者不一定能拿到額外薪資,因為不少雇主認為「員工未在上班時間完成分內任務,所以必須利用額外時間做完」。

然而俄羅斯人認為休假是他們的基本權利,雇主、受僱者都知道這是義務與權利,最重要的是「雇主清楚地意識到受僱者也要休假」。所以二十八天特休,受僱者總是很敢依法在兩周前提出申請,而雇主都會准假。

美國

休假兩樣情

大小企業各不同

美國的《公平勞動標準法》規定,除特定產業與職業,勞工每周工作四十小時,超過時雇主得付基本工資一點五倍加班費。但對於有薪年假及國定假日,法律卻沒有相關規定。

周休二日法制化

有薪年假看公司

早在一九四○年代,美國就將「周休二日」法制化,而聯邦政府訂定十天的國定假日,為聯邦政府工作的全職公務員滿一年,另有十三天有薪年假。比起西岸科技公司如臉書、谷歌等動輒十五~二十天的有薪年假不算多;但比起私人企業有薪年假十天,又算好一點,屬「薪情不一定好、但假期比較多」的族群,因為並非每個勞工都享有周休二日及有薪年假。

但比起歐洲不少國家有薪年假達二十天,美國卻是已開發國家中的特例。「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曾以「沒有假期的國家」形容美國勞工。

以國定假日來說,聯邦假期十天並非每州都適用,某些州「只紀念、不放假」;也並非所有私人企業都給「有薪的國訂假日」。但有些州比聯邦國訂假日要多,如馬里蘭州有十二天假期,但是不是全部的假日都屬「有薪假」就要看老闆決定。

事實上,美國法律並未規定雇主須提供勞工有薪年假,而多數私人公司是將有薪年假、病假、陪病假及產假、陪產假視為福利,勞工在加入不同公司前的勞動契約中,會清楚載明。

變型工時五花八門

法訂依不同行業別

在工時方面,針對特定行業有訂定上限,如貨運及客運駕駛;而服務業、零售業周末需上班的行業,則在雇主與勞工協調下,允許彈性調整,但每周工時與最低薪資仍須符合FLSA的規定。

美國線上零售業巨擘亞馬遜,不久前公布實驗性的縮短工時計畫,將小規模試辦員工可每周僅上班三十小時、但減薪百分之二十五的政策。

亞馬遜曾遭《紐約時報》形容為「血汗公司」,而這次試辦「減工時減薪」計畫,可能是美國採取這一制度規模最大的企業。亞馬遜首席執行長貝佐斯說,他想創造出工時較短、但仍能促進成功與生涯成長的工作環境。

美國媒體業也較其他行業過勞,屬「血汗產業」類別,不受FLSA規定的工時限制,而貝佐斯旗下的《華盛頓郵報》員工也不適用「減工時、減薪資」的計畫,但在薪水上,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國會聯手合作,做了美國媒體業最有力的後盾。

歐巴馬今年五月簽署法令,將這類需要「創意、觀察與分析能力」的媒體創意行業提高薪資,今年十二月起生效,每周基本薪資從四百五十五美元(約新台幣一萬四千一百元)增至九百十三美元(約新台幣二萬八千三百元),全職媒體工作者的基本年薪為四萬七千四百七十六美元(約新台幣一百四十八萬元)。

薪高、假多的公司多聚集於西岸的高科技產業,如Google員工工作第一年就給有薪年假十五天、第四年起是二十天、六年後有二十五天;Facebook則都為二十一天。雖然外界羨慕他們假期多、工作環境佳,不少還附有員工健身房等設備,但這類新興產業為員工創造「以公司為家」的工作環境,背後也讓人聯想到是希望員工常留在辦公室,為公司奮鬥。

雖法律未規定雇主需給員工有薪年假或國定假日,但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私人企業的全職員工在任滿一年後,平均能享有十~十九天有薪假。

如果將有薪假期制度視為衡量一國是否看重勞工權利的指標,那美國在這方面是落後於絕大多數已開發國家,但在法律沒規定下、仍有不少私營企業願給勞工多於平均值的有薪假,美國勞資關係可說是呈現了另一種的「美國例外論」。

法國

勞工福氣啦!

工作一年休一個月

夏天的法國人,一般粗分為「七月的人」(juillettiste)和「八月的人」(aoutien),也就是分別於七月和八月去度假的人,這兩個字正式收錄在字典裡,鮮明地顯示法國人有多重視度假。

法律明定所有勞工

享相同帶薪假權益

當台灣資方還在反對打工族比照正職員工享有特休時,法國人早在法律中規定,契約工的休假權益,與正職員工完全相同。

根據規定,所有勞工,不論年資、契約工、正式員工、全職或半職,都有權享有帶薪假,即年假或稱特休;若契約工在契約到期之前無法用完所有的假,還可換算成補償金。帶薪假的天數也受法律保障,每工作一年,可有三十天的帶薪假,加上每周一天例休,合計三十五天年假。

法國人通常於五月一日到十月三十一日間休「主要假期」,絕大多數人都在七、八月之間休假,所以才有「七月的人」和「八月的人」之稱。除此之外還鼓勵勞工休長假,這段「主要假期」至少要包含十二個工作天。勞工一次最多可申請連續休四周,但若有特殊理由,並獲得雇主同意,也可連續休超過四周。

勞工在假期中不可工作,雇主也不可要求,若雇主提出合理的理由要求勞工在假期中上班,要補償交通費用及補假之外,還要給予額外休息日。

帶薪假的實施

享受生平第一次「度假」

這些讓台灣勞工羨慕的權益,自八十年前就陸續列入法國法律。在拿破崙三世一八五三年時,少數公務員開始享有帶薪假,後來慢慢擴大到其他行業,通常有一周年假。

一九三六年,左派政黨「人民陣線」贏得議員選舉,間接鼓勵工會爭取權益,不少勞工罷工占領工廠,做為與資方談判的籌碼,成功爭取到降低工時和法定帶薪假。這項政策大幅改變了當時的社會。

一九三六年夏天,無數勞工帶著家人到海邊,是他們生平第一次「度假」,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看到海洋、第一次穿上泳裝,海洋很快就成為法國人對「夏天」、「度假」聯想的意象。

帶薪假的實施,顯著刺激了當時的經濟,勞工願意把收入花在旅遊、餐飲上,活絡了商品和服務貿易,促進了運輸效率和公路品質等基礎建設的改善,生產力也未如資方原先所擔心的降低。

除了經濟和建設的影響,帶薪假也為法國人帶來深刻的變化。這段工作和家務間的「中場休息」,讓法國人放慢腳步,把時間用來閱讀、學習新事物、培養嗜好,或放鬆,與家人一起製造值得珍惜的回憶,親朋之間關係更緊密。

不過,一九三九年歐洲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帶薪假真正深植於法國文化,要算在一九五○年代。「假期」(vacances)這個單字,原意就是「空」,生活壓力若無法釋放、常軌一成不變,也就不能接納新事物、獲得新刺激。

現在的法國人,普遍認同度假的重要性,他們不會把收入不豐當作藉口,因為休長假的意義並不是一定要到遠方旅遊享受,而是留給自己一段空白,整理除了工作以外的人生。

本版專題節錄自

《全球中央》雜誌

二○一六年十月號

http://www.cna.com.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