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 蒙古額爾德尼召寺

梁國興 |2016.10.19
2065觀看次
字級
一六四九年,法王赴西藏學法。次年,法王在四世班禪喇嘛門下受戒,並會見了格魯巴派領袖第五世達賴喇嘛,改宗為格魯巴派後,達賴承認他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圖/梁國興
目前寺內僅存主要建築有拉布蘭殿、三座大佛殿、落成於五六七五年達賴喇嘛殿、建於一七九九年的金塔和墓塔等。圖/梁國興
成吉思汗大帝 圖/梁國興
建於一七九九年的金塔 圖/梁國興
拉布蘭殿 圖/梁國興
三座大佛殿建造在磚台上,一字排開,平面都是長方形,進深為四間,面闊五間,屋頂是重簷歇山式,覆蓋著黃色、綠色、紫色的琉璃瓦;三座殿裡分別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的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塑像。這一座大殿是中間的一座。 圖/梁國興
達賴喇嘛殿 圖/梁國興
僅剩下一個小廟宇是始建於西元十三世紀,那棟小廟在歷史的歲月中存活下來,見證著哈拉和林這座古城歷史興衰。 圖/梁國興

文與圖/梁國興
額爾德尼召寺是位於蒙古前杭愛省哈拉和林的一座藏傳佛教格魯巴派寺院。

一二二○年,成吉思汗大帝定哈拉和林為蒙古汗國的首都,建了一座長寬各四公里的都城,成為統治整個歐亞大陸的中心。這個都城在此維持了一百三十六年後,於一三六八年遭大火焚毀。

一五八六年,成吉思汗第二十九代子孫阿巴岱汗,在這個哈拉和林的蒙古帝國古都遺址上興建蒙古第一座藏傳黃教寺院「額爾德尼召寺」,興建額爾德尼召寺的建築材料是哈拉和林城遺址餘留下來的。他皈依藏傳佛教後,曾親自前往朝見三世達賴喇嘛,從此格魯巴派在蒙古國流行起來。寺廟融合了蒙、藏與中國建築風格,以磚石和雕刻品為建材,沒有使用任何釘子,寺院周圍建有一百零八座白色佛塔,蔚為壯觀。

一六三四年,來自西藏的多羅那他活佛圓寂。次年,誕生於喀爾喀部的阿巴岱汗孫子劄那巴劄爾,被宣布為其轉世,並尊稱為羅桑丹貝堅贊法王。

一六四九年,法王赴西藏學法。次年,法王在四世班禪喇嘛門下受戒,並會見了格魯巴派領袖第五世達賴喇嘛,改宗為格魯巴派後,達賴承認他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六五七年回蒙古後,法王駐錫在額爾德尼召寺,逐漸成為蒙古各部的政教領袖。

十七世紀八○年代寺院被毀,後經歷兩次重建。在鼎盛時期,據說共有大約百間殿堂林立於此,還有幾百座蒙古包座落於寺的周圍,一萬多名喇嘛在此修行,聲勢浩大,使這裡成為蒙古的信仰中心。

一九三八年期間,受蘇聯共產政策的影響,額爾德尼召寺再次遭受毀滅性的破壞,全寺大部分建築慘遭炸毀,剩餘的幾個殿堂也被封閉;寺中的喇嘛則被屠殺、流放勞改或被迫還俗,部分逃到內蒙古。這場政治浩劫幾乎把蒙古的文化遺產掃蕩一空。

幸好,一些喇嘛及牧民不顧生命安危,收藏寺中珍貴的佛像畫、雕塑與經書,於洞穴或窮鄉僻壤。一九六五年,這裡被改作博物館,才使這些珍品重見天日;民主化後,佛寺才恢復展開宗教活動。

目前寺內僅存主要建築有拉布蘭殿、三座大佛殿、落成於五六七五年達賴喇嘛殿、建於一七九九年的金塔和墓塔等。

拉布蘭殿是一座藏式建築,是蒙古極少的純藏式建築。高大宏偉,建於一七八○年,平面是凸字形,中央主樓三層高,兩側的翼樓各為兩層。

三座大佛殿建造在磚台上,一字排開,平面都是長方形,進深為四間,面闊五間,屋頂是重簷歇山式,覆蓋著黃色、綠色、紫色的琉璃瓦;三座殿裡分別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的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塑像。這一座大殿是中間的一座。

達賴喇嘛殿的建築,皆有漢、蒙的風格與色彩。

僅剩下一個小廟宇是始建於西元十三世紀,那棟小廟在歷史的歲月中存活下來,見證著哈拉和林這座古城歷史興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