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 善用以房養老 避免成為下流老人

楊明珠、顏伶如、邱柏勝、田裕斌 |2016.10.09
3658觀看次
字級
日本「下流老人」、「老後破產」問題備受關注。圖為今年4月日本熊本縣發生強震,老人因避難中心,爆滿無處容身,在安養院外等候。圖╱共同社
「美國老人」美國年滿六十二歲以上者,可拿名下房地產向金融機構申請逆向房貸,一九八九年推出迄今,已有八十多萬個美國家庭申請。圖╱顏伶如
申請以房養老可避免家人為錢而產生不愉快。圖為嘉義市政府去年8月底舉辦祖父母節的三代同堂活動。圖╱中央社江俊亮

日本降低以房養老門檻

避免下流老人增多

「以房養老」是以逆向抵押貸款方式,讓老人每月有固定的生活費。日本學者表示,現在「下流(社會下層)老人」、「老後破產」問題備受關注。因此以自宅當擔保,借得年長後所需資金的貸款商品,去年三月起,日本三大銀行,瑞穗、三菱東京日聯、三井住友推出「以房養老」,目前辦理案例有增加的趨勢。

以房養老最大特色

不需在生前還錢

日本總務省調查,六十歲以上退休人士,家計平均每年不足七十一萬日圓(約新台幣二十一萬元),只好拿儲蓄金過活,擔憂儲蓄用光的家庭相當多,因此銀行相準以房養老業務的商機。

辦理以房養老業務的銀行規定申辦條件各有不同。有的銀行以五十五歲或六十歲以上為對象,貸款人先要將自家的土地、建築物給銀行做擔保後,在銀行規定的範圍內可借得現金。利用這種方式貸款者死亡後,由繼承人清償貸款,或由銀行拍賣房屋來償還本息。對於沒有子嗣的夫婦,用這種方式,可享受較自由自在的晚年。

日本聖學院大學人間福祉系客座副教授藤田孝典表示,現在「下流老人」、「老後破產」備受注目,他擔任代表理事的NPO法人Hotplus,陸續接獲生活窮困的銀髮族洽詢。其中有很多都是沒什麼儲蓄,只有住宅資產,他向這些人推薦「不動產擔保型生活資金」制度。

日本以房養老業務大致分為二種。一種是地方自治體等公家機關所實施的業務,另一種就是商業銀行所實施的業務。東京都武藏野市於一九八一年首先實施,後來都市的自治體也開始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辦理。現在自治體當中,像是東京都世田谷區「世田谷銀髮族資金融資制度」、兵庫縣伊丹市「親善福祉資金斡旋融資事業」。厚生勞動省於二○○二年十二月起,以「都道府縣社會福祉協議會」做為實施業務的主體,創設長期生活支援資金貸款制度,辦理「不動產擔保型生活資金」。

在民間,信託銀行等金融機關,像是東京之星銀行推出「充實人生」的商品。此外,有的售屋公司就是利用「以房養老」的方式在售屋。

日本,中古屋市場不活絡,普遍認為 「地上物」不值錢,所以有擔保價值的通常只有土地,因此要辦理「以房養老」的門檻高。加上,日本民眾習慣將房子留給子孫,所以市場起初難見成長。

放寬申貸門檻

金融機構轉趨積極

但約從三年前開始,隨著媒體的報導,承辦以房養老業務的金融機關明顯增加,以地方銀行為主,已有約三十家銀行實施。

以東京之星銀行為例,去年三月底的契約數比前年增百分之二十七,但向金融機關或公家機關洽詢的件數多,真正簽約的比預期少。主要是,金融機關多以土地為擔保,公寓、附定期借地權的住宅不納入融資對象,不少民眾無法符合「土地鑑價在二千萬日圓以上」的條件。

不過去年地方銀行大多降低門檻,只要土地鑑價約一千萬日圓以上就可申辦。如果房子是在都市的獨棟住宅,更容易申辦。但專家呼籲,辦理以房養老幾個風險。包括有「長壽風險」、「不動產價值變動風險」及要清楚有「利率變動風險」。

釐清以房養老風險,最好與法定繼承人商量,是要將配偶列為連帶債務人,或是將不動產信託,將配偶列為受益人,依金融機關而異,所訂的條件不同。有些人捨不得放棄「充滿回憶的家」,也是業務不振的原因,還有金融機關規定要申辦時,需獲法定繼承人的答應,而有些孩子反對父母辦理以房養老。

在美以房養老接受度高

老年生活更有保障

住在賓州的七十五歲瑪麗(Marie)同許多美國退休老人一樣,生活的唯一經濟收入,就是社會福利養老金。有限的養老金讓她生活相當拮据,不僅被債權公司追著跑,還因為幾次心臟病發入院,龐大醫療費用的壓力,讓她瀕臨宣告破產邊緣。瑪麗申請逆向房貸後,不但把債務還清,每個月還多出了三百(約新台幣九千六百元)到四百美元生活費。她說:「逆向房貸救了我的命。」

資產活化

晚年生活有更多選擇

據美國「全國逆向貸款機構協會」統計,從一九八九年迄今,已有八十多萬個家庭申請「以房養老」,生活狀況因此得以重大改善。逆向房貸以年滿六十二歲以上者,可以拿名下房地產,向銀行或金融機構申請抵押,依照申請人年齡、當時利率以及房價等不同條件,決定貸款金額及年限。

從「養老」的觀點來看,逆向房貸優點在於,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逆向房貸可以做為漫長退休生涯的基本生活收入。也有民眾選擇把原本的房貸餘款付清,或者支付醫藥費,或做為子女的教育基金,甚至拿來完成環遊世界的人生夢想。申請的屋主百年後,依然可以讓兒女繼承房子,繼承人可以自行償還貸款保留房子,或者透過出售換現的方式,償款逆向房貸。

財務專家建議,打算在這棟房子長久居住的老年人,比較適合辦理以房養老,關鍵在於以房養老的手續費或過戶費頗高,而若房子不再是申請人的基本住所時,就要開始償還貸款。因此如果因為身體狀況而要住進養老院,申請逆向房貸其實並不見得划算。

另外,如果想申請美國聯邦政府的「社會安全生活補助金」或其他低收入戶福利計畫,最好事先查清逆向房貸的貸款申請下來後,會不會導致申請人的資格條件產生改變。

投訴案件時有所聞

諮詢專家並和家人溝通

至於「以房養老」的缺點或風險,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從二○一一年底到二○一五年初,收到相關投訴案例就有一千二百件,其中大部分是因上了年紀的消費者及其家屬,對於逆向房貸的各種細節內容感到混淆,覺得受挫惱怒。

非營利政策研究組織「消費者聯盟」資深律師賈西亞(Norma Garcia)表示,申請逆向房貸的老年人,必須非常小心謹慎,才不至於最後失去房子。他指出,很多老年人並不知道,辦理逆向房貸後,如要繼續保住房屋所有權,一定要按時繳交房屋稅、房屋保險以及維持房子基本修繕,若其中一項沒有做到,都有可能讓房子遭到貸款機構扣押。

若申請人與身障兒女同住,或者負責養育幼齡孫輩,一旦申請人過世,根據規定,同住在這個房子的家人,除非把申請的貸款立即繳清,否則就會失去房子,無法繼續居住。

以房養老 退休生活免煩惱

十年後,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新一代初老族積極看待退休生活,強調健康、自我實現與尊嚴人生,要他們當「伸手牌」向小孩拿錢,可能說不出口。「以房養老」成為這群「回甘世代」最適合的經濟來源。去年底公股行庫推出以房養老至今年三月底,放款件數已達一百二十五件,才三個月總金額累積達新台幣八點九十四億元。

楊明珠、顏伶如、邱柏勝、田裕斌
申辦理由非常多元

「早年是養兒防老,現在是以房養老。」土地銀行個人金融部經理賴靖元表示,由於低薪、高房價等因素,年輕人的負擔愈來愈重,加上消費習慣改變,「勉強養父母還可以,但要讓父母過好生活,可能不太容易。」

此外,這一代的老人,更重視生活品質,往往有很多的人情世故、聚餐、旅遊等支出,「如果子女收入不高,可能無法負荷。」因此,想要過好品質生活、卻又不願帶給子女壓力,申辦以房養老貸款的動機更強烈。

有一位八十幾歲的李爺爺,在台北市信義區有一棟房子,鑑價二千八百八十萬元,他向土銀申請以房養老,月領十萬元。有了這筆錢,他要跟朋友去旅遊、請兒女吃大餐、發大紅包給孫子,都綽綽有餘。

賴靖元指出,有些人是以此作為主要經濟來源,有些人做醫療費用所需,也有部分是補貼月退俸讓自己更寬裕,甚至有人是為了家庭和諧,申辦理由非常多元。

如有位客戶子女很多,但其發展狀況各異,有些很會賺錢較能奉養父母,也有些經濟能力差自顧不暇。若以子女拿錢數衡量誰較孝順,容易造成彼此之間的嫌隙,用自己的房子申請貸款,「反正以後誰有能力,就還錢把房子贖回去,還可解決繼承問題。」

當錢不再是問題 有助家庭和諧

有趣的是,客戶申請以房養老後,時常請子女回去吃飯維繫感情,結果子女變得更孝順,家庭也比以往和諧。「因為家庭關係出問題,往往牽涉『錢』的因素」,當錢不再是問題時關係就能穩定。

賴靖元說,健康老人申請以房養老,可以讓自己活得更有尊嚴;失能老人,申請以房養老可以挹注龐大醫療與看護費用,減少子女負擔。七十歲獨居的林媽媽,子女長期在國外就業,因此僱請全日看護陪同居住,後來她發現,自己腦力有退化現象,擔心未來失智生活無法自理,便向銀行辦理以房養老與安養信託,以自己的房產抵押,約定每月給付五萬元,支應生活及看護費。

此外,有沒生小孩、沒月退俸的「頂客退休族」,會申辦以房養老,將房地產抵押換回養老金使用。這類族群對以房養老的需求最大,未來會針對這類客戶量身打造適合的安養信託服務,讓他們能「活得健康、活得有尊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