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序屬三秋(下)

文與圖/陳牧雨 |2016.09.06
3665觀看次
字級
花鳥八哥楓葉。圖/陳牧雨

與圖/陳牧雨

王勃在〈滕王閣序〉裡說:「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秋天分為初秋、仲秋、季秋,故合稱為「三秋」;所以,「三秋」是秋天的一個代名詞。

王勃明白地說:「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秋天的季節裡,呈現出「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的景色,也是「秋高氣爽」的意思。

涼涼的天氣,草木凋零,尤其暮秋轉寒,是容易勾起悲情的。所以秋天也是一個思念的季節。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秋夜寄丘員外〉)淡淡的涼天、涼涼的夜晚,突然想起遠方的友人,應該跟我一樣還沒入睡吧?

而李商隱〈夜雨寄北〉,則想起過去和友人在秋雨綿綿的時節,一起剪燭夜談的情形,於是想問問你,甚麼時候能夠回來呢?「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秋風夜雨,是最容易讓人輾轉難眠的。聽著風聲雨聲、或雨敲梧桐、雨打殘荷,都會讓人不禁悲從中來。李商隱在〈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衮〉一詩裡說:「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為什麼要「留得枯荷聽雨聲」?或許是「相思迢遞」,徹夜難眠,聽著雨滴落在枯荷上的聲音,比較不會感到那麼孤寂難耐吧?

或許看著夏荷敗去,「秋陰不散霜飛晚」這樣一片寬廣無垠的寂寥之下,萬般無奈,只好安慰自己:起碼留得殘荷,可聽雨聲。

秋天也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然而秋天之所以又被稱為「金秋」,據說是因為秋天在五行裡屬「金」的緣故;這「金」與「金黃色的稻穗」是無關的,不要誤會了!

秋天還有另外一個名稱:「九秋」,據說,是因為農曆九月屬於秋天的原因,故而謝靈運說:「九秋蕭索。」

清人何焯在他的《義門讀書記.昌黎集》說:「菊有黃華則九秋矣,故秋懷以是終也。」九月已是深秋,所以是秋天的終點了。

秋天也是一個屬於月亮的季節。八月,在農曆裡是秋天的第二個月,是三秋裡的「仲秋」。據說這月分的十五,是全年月亮最圓的一天。中國人把這一天訂為「中秋節」,以賞月及吃月餅為節日的重點活動。

由於月圓象徵團圓,因此這一天也是中國人家族團圓的日子。然而,對於留滯外鄉的遊子,卻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日子。」

千年前的蘇東坡,也就在這一天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對東坡此詞推崇備至。不過,評得確實也是中肯。

東坡全詞用句淺顯,中秋時節,流落在外,雖有怨懟,卻不耽溺;豁達的心胸展露無疑。「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雖無法相聚,知道你平安,能共賞這中秋的圓月,就是最大的心願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